在了解鬧羊花圖片過后,了解其形態(tài)特征,以及生長方式,中藥屬性,以及其入藥部位,性味歸經(jīng),用法用量,以及炮制方法,以及其地理分布,掌握其繁殖方法,包括播種繁殖,分株繁殖,以及其自然繁殖。包含其栽培技術,含有播種前準備,播種方法,幼苗期管理,定植,以及生長期管理,還有病蟲防治。含有主要價值,藥用價值,以及食用價值,還有園林價值,在鬧羊花化學成分和使用成分方面有一定的不同。
羊躑躅,又名:鬧羊花、黃杜鵑、羊不食草、玉枝,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落葉灌木,高1-2米;分枝稀疏,枝條直立,幼時密被灰白色柔毛及疏剛毛。常見于山坡、石縫、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貴州等地。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在醫(yī)學上常作為麻醉、鎮(zhèn)痛劑使用,可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對糧食害蟲、蔬菜害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園林露地栽培的觀賞花卉之一。
選方
① 治風濕痹,身體手足收攝不逐,肢節(jié)疼痛,言語蹇澀:躑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曬干,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熱,調(diào)下一錢。
② 治風痰注痛:躑躅花、天南星。并生時同搗作餅,甑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臨時取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后服。
③ 治婦人血風走注,隨所留止疼痛:躑躅花、干蝎、烏頭各半兩,地龍二十條。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荊芥酒下,日二。
④ 治左癱右瘓:生干地黃、蔓荊子、白僵蠶各一兩,五靈脂半兩,躑躅花、天南星、白膠香、草烏頭各一兩。上為細末,酒煮半夏末為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酒吞下,日進二服。
⑤ 治神經(jīng)性頭痛、偏頭痛:鮮鬧羊花搗爛,外敷后腦或痛處二至三小時。
⑥ 治跌打損傷:三錢三二錢,小駁骨一兩,澤蘭二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
⑦ 治瘧疾:羊躑躅花一分,嫩松樹梢五錢。水煎服。
⑧ 治風蟲牙痛:躑躅一錢,草烏頭二錢半。為末,化蠟丸豆大。綿包一丸,咬之,追涎。
⑨ 治皮膚頑癬及瘙癢:鮮鬧羊花五錢。搗爛擦患處。
⑩ 治瘌痢頭:鮮鬧羊花擦患處;或曬干研粉調(diào)麻油涂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