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yī)中,柴胡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其種類也是眾多,其中比較少見卻藥效價(jià)值很高的種類叫做銀柴胡,銀柴胡又可叫做白花蠅子草、西歐蠅子草,屬一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而柴胡的別名為地熏、山菜、菇草、柴草,莖單生,直立或上升,不分枝或分枝,被短柔毛和腺毛;銀柴胡和柴胡的區(qū)別在于入藥的功效不同。
柴胡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四川等地。銀柴胡葉片長圓狀匙形或披針形,頂端圓或鈍,有時(shí)急尖,兩面被柔毛和腺毛,單歧式總狀花序;被稀疏長柔毛和腺毛,縱脈頂端多少連結(jié),萼齒線狀披針形,蒴果卵形,長6-7毫米,比宿存萼微短或近等長;種子腎形,兩側(cè)耳狀凹,長約1毫米,暗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銀柴胡的化學(xué)成份為根和葉含氨基酸,性味歸經(jīng):辛、澀,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于痢疾,腸炎;外用治蝮蛇咬傷,扭挫傷,關(guān)節(jié)肌肉酸痛。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浸酒搽患處。銀柴胡為石科植物銀柴胡的根。主產(chǎn)于西北部、內(nèi)蒙古等地。原植物生長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縫中,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忌水浸,以沙質(zhì)土壤最易生長。味甘、性微寒、歸肝、胃經(jīng)。功效退虛熱、清干熱。臨床用名銀柴胡。
柴胡屬于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從基部分出數(shù)莖,莖基部木質(zhì)化,上部多次分枝。葉為寬或窄的披針形,背面具有5-7條明顯突起的縱脈,基生葉和下部的莖生葉有長柄,葉片較大;莖上部的葉小,披針形或線形。傘形花序常有傘幅10-15,傘幅長2-3厘米,形成開展疏散的圓錐花序;總苞片4-6,披針形,長0.5-1厘米,寬1-3毫米,向后反折,頂端漸尖;小總苞片通常5,少數(shù)7,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黃色。雙懸果長圓狀橢圓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條,少數(shù)2-3條?;ㄆ?-7月,果期7-8月。清虛熱中藥,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