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雞血藤一直主要生長在我國部分城市,生長的環(huán)境比較特殊,只有兩個省份可以生長,如果要從國外進口也只能從緬甸,一個是風藤,一個是雞血藤同為中草藥一類,但藥物療效卻各自不同,又因各自的名稱中都帶有“藤”字,所以經(jīng)常會被不熟悉的人們混淆,尤其是市面上現(xiàn)在還出現(xiàn)了一些風藤冒充雞血藤的事件,所以怎么區(qū)別風藤和雞血藤成了關鍵,相信熟悉中醫(yī)藥的人對著兩種藥草并不陌生,那么我們普通的人該怎么區(qū)別風藤和雞血藤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風藤是什么樣的, 胡椒科,胡椒屬木質(zhì)藤本;莖有縱棱,節(jié)上生根。葉片近革質(zhì),卵形或長卵形,頂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腹面無毛,背面通常被短柔毛;葉脈不甚顯著,葉柄有時被毛;葉鞘僅限于基部具有?;▎涡裕菩郛愔?,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苞片圓形,近無柄,盾狀,花絲短。子房球形,漿果球形,褐黃色,5-8月開花。辛、苦,微溫。祛風濕,通經(jīng)絡,止痹痛。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雞血藤有哪些不同,性味歸經(jīng):苦、甘,溫。歸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作用: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造紙和編織的原料;藤供藥用,有行氣、扶風、活血的效用;根入藥,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殺蟲的作用。藤與根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糖類、樹脂。功效:活血舒筋;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婦女有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
雞血藤藤莖呈扁圓柱形,直徑2至7厘米,表面灰棕色,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呈不整齊裂片狀,色紅棕。切片厚3至10毫米,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多孔數(shù);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并與木部相間排列成3至10個偏心性半圓形或圓形環(huán),髓部偏向一側(cè),氣微,味澀。以樹脂狀分泌物多者為佳。
最明顯的一個特征是:風藤的結(jié)頭對比雞血藤的結(jié)頭更大,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我們可以有很多鑒別方法,比如說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細粉2g,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減壓濃縮至浸膏狀,加入浸膏重3倍量的硅膠(青島海洋化工廠,60目)拌勻后室溫晾干(或烤干),裝入短柱中用氯仿洗脫至洗脫液幾乎無色,后改用氯仿一甲醇(8:2)洗脫。兩種洗脫液分別濃縮至干,供點樣用。以芒柄花素和原兒茶酸為對照品。同點子硅膠G高效薄層預制板上,以氯仿一甲醇(9:1)為展開劑。展距10cm。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洗脫液的斑點與芒柄花素和原兒茶酸的位置相應者顯暗紫色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