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雞血藤用量決定了其療效的高低,雞血藤是豆科類植物,主治氣血方面的疾病,如活血、補血等。雞血藤是豆科崖豆藤屬的植物。分布在越南、老撾以及中國大陸的湖北、甘肅、安徽、浙江、廣東、云南、湖南、海南、陜西、貴州、四川、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生長于海拔2,5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溪溝、山坡雜木林與灌叢中、谷地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雞血藤的植物形態(tài):① 密花豆,又名:三葉雞血藤。攀援灌木。莖無毛。小葉3,闊橢圓形,長12~20厘米,寬7~1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脈疏被短硬毛,脈腋間有髯毛?;ǘ鄶?shù),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花長約10毫米;萼筒狀,兩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齒5,三角形,上面2齒近合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藥2型,5個大,5個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莢果刀狀,長8~10.5厘米,寬2.5~3厘米,被絨毛,有網(wǎng)脈,沿腹縫線增厚,僅頂部有一個種子。生于林中或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② 白花油麻藤:藤本。葉為羽狀復葉。窄小葉3片,革質(zhì),長圓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8~16厘米,寬2.5~7.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兩面均無毛或疏被毛。側生小葉較小,基部斜形;葉柄無毛,小葉柄有疏長硬毛;托葉卵形,早落??偁罨ㄐ蛞干L30~38厘米;具花20~30朵;萼鐘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有稀疏棕色長硬毛;花冠蝶形?;野咨?,長7.5~8.5厘米,旗瓣卵狀廣橢圓形,長約為龍骨瓣的1/2;雄蕊為9+1的兩組,花藥2型;子房密生銹色短柔毛,花柱絲狀。莢果木質(zhì),長矩形,長22~40厘米,寬約3厘米左右,外被棕色短柔毛,兩側有狹翅,種子間有緊縮;種子10余枚,腎形,黑色?;?、果期4~9月。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③ 香花巖豆藤,又名:山雞血藤、貫腸血藤、苦藤、豬婆藤、大活血、過江龍、野奶豆。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黃色絨毛。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圓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無毛;小托葉錐形。圓錐花序頂生,長達15厘米。萼鐘形,密生銹色毛;花蝶形,紫色,長1.2~2厘米;旗瓣橢圓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銹色絲狀毛;雄蕊成9+1的兩組;雌蕊的子房密被長絨毛。莢果條形,長7~12厘米,寬約2厘米,近木質(zhì),密被黃褐色絨毛。種子扁長圓形?;ㄆ谙募尽9谇锛?。生于山坡灌叢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本植物的根(巖豆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④ 亮葉巖豆藤,又名:血節(jié)藤、血藤、血筋藤。攀援灌木。形態(tài)與上種相似,幼枝有平貼絲狀細毛,后變光滑。小葉披針形或卵形,長5~8厘米,兩面光亮。圓錐花序頂生,長6~10厘米;花長約2厘米;萼鐘狀,密生絹毛;花冠紫色,旗瓣外面白色,有絹毛,基部有2個胼胝體狀附屬物。莢果條狀矩圓形,長10~14厘米,有絨毛;種子4~5粒。生溪邊、山谷疏林下。分布廣東、廣西。
雞血藤的化學成分:本品含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甙、櫻黃素、阿弗羅莫辛、卡亞寧、甘草查耳酮、異甘草素、四羥基查耳酮、大豆黃素、苜蓿酚、9-O-甲氧基香豆雌酚、3,7-二羥基-6-甲氧基二氫黃酮醇、表兒茶精、原兒茶酸、無羈萜-3b-醇、b-谷甾醇、胡蘿卜甾醇和7-酮基-b-谷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