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根由干茅根揀凈雜質(zhì),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制作而成。 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茅根性寒,亦有消炎作用。那么茅草根怎么吃你了解嗎?
茅草根怎么吃
煎服,15~30g,鮮品加倍,以鮮品為佳,可搗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基本簡介
【名稱】茅草根(《江蘇植藥志》),白茅根(《本草經(jīng)集注》)
【異名】茅根、蘭根、茹根(《本經(jīng)》),地菅、地筋、兼杜(《別錄》),白花茅根(《日華子本草》),地節(jié)根(《青海藥材》),茅草根(《江蘇植藥志》),堅草根、甜草根(《河北藥材》),絲毛草根(《中藥志》),寒草根(《閩東本草》),白茅根(《本草經(jīng)集注》) 。
【化學(xué)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
另有報道,從本品分離出白頭翁素。根莖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薏苡素及蘆竹素、印白茅素等自然生長的茅草根 【炮制】干茅根:揀凈雜質(zhì),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黑色,噴灑清水,取出,曬干。
藥材性狀:
根莖呈細長圓柱形,通常不分枝,長30~60厘米,直徑2~4毫米。表面黃白色淺棕黃色,有光澤,具縱皺紋,環(huán)節(jié)明顯,略隆起,節(jié)上可見殘留的鱗葉、根及芽痕,節(jié)間長1.5~3厘米。質(zhì)輕而韌不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皮部有多數(shù)空隙如車輪狀,易與中柱剝離,中心一小孔,氣微,味微甜。
藥理作用:
煎劑有利尿作用;并有促凝血作用。煎液對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弗氏痢疾菌有輕度抑制作用;并有解熱作用。
性味歸經(jīng):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jīng)。
功效應(yīng)用: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主治血熱吐衄,熱淋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胃熱嘔吐,肺熱咳嗽,濕熱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