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子,中藥名。為蚶科動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貝殼。秋、冬至次年春捕撈,洗凈,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毛蚶,生活于淺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以山東半島的羊角溝,河北的塘沽,遼寧的遼河口等處為多。泥蚶,生活于淺海軟泥灘中。
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qū)皆有養(yǎng)殖。魁蚶,生活于淺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黃海、渤海、東海及南海等地區(qū)。具有消痰化瘀,軟堅(jiān)散結(jié),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頑痰膠結(jié),黏稠難咯,癭瘤,瘰疬,癥瘕痞塊,胃痛泛酸。
瓦楞子的功效
化痰,軟堅(jiān),散瘀,消積。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癥瘕,瘰疬,牙疳。
1、《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dú)?,冷氣,癥癖。"
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3、《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4、《綱目》:"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
5、《醫(yī)林集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
6、《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用于小兒佝僂病,肺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等癥。"
7《山東中草藥手冊》:"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瓦楞子服用方法
材料:昆布、海漆、夏枯草、白芥子各15g,瓦楞子30g,三棱、莪術(shù)、蒲黃、五靈脂、甘草各12g。
服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2個月為1療程。
功效:活血化淤,癥見月經(jīng)先期,1個月兩潮,量多有淤塊,帶下量多,色黃黏稠,小腹脹痛,經(jīng)前煩怒,胸乳脹痛,口干苦,舌淡紅、苔膩色黃,脈弦滑。辨為肝郁血滯,痰游凝結(jié),發(fā)為癥瘕。治宜疏肝解郁,破淤消癥,投化痰破游消癥湯化裁。處方:柴胡15g,白芍藥20g,香附子、枳殼、昆布、海藻、浙貝母、三棱、莪術(shù)、五靈脂各10g,敗醬草、夏枯、生黃、瓦愣子各30g,甘草12g。
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行經(jīng)期減三棱、莪術(shù),加炒蒲黃10g、仙鶴草30g;經(jīng)間期加水蛭、白礬等藥,共住院138天,服中藥109劑,最后經(jīng)婦科檢査及B超復(fù)查,子宮肌瘤消失,月經(jīng)恢復(fù)正常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