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為常用中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 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 生地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并非所有人都適用。
1、什么是生地
生地別名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懷慶地黃的干燥塊根。主產(chǎn)于河南省、溫縣、博愛、懷慶、武陟、孟縣等地?,F(xiàn)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或長條形,紋錘形,全體扭曲皺縮,大小不一,直徑1~5厘米,長5~15厘米。每支重量10~125克。表面灰棕色,多皺褶及溝紋,粗糙。質(zhì)地致密,斷面紫黑色或烏黑色,油潤有光亮。氣微 香,味微苦甜。以肥大,質(zhì)致密沉重,斷面油潤,紫黑色者為佳。生地主要含地黃素、梓醇、多種氨基酸等。
2、功效與作用
(1)止血:動物實驗證實,生地的提取物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可見中醫(yī)在止血方劑內(nèi)應用生地是有根據(jù)的。
(2)強心、利尿:對衰弱的心臟,其強心作用較顯著,主要作用于心肌。由于有強心、利尿作用,故有助于解熱。
(3)降血糖:作用顯著,能抑制實驗性高血糖,也能使正常家免的血糖量下降。
性味:甘、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腎三經(jīng)。
功能:滋陰、涼血。
3、主治病癥
陰虛發(fā)熱,熱病傷陰,煩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胎動不安等癥。
4、臨床應用
(1)用于溫熱性疾病。
(2)用于治療血熱而致的出血。
(3)用于治療陰虛內(nèi)熱。
(4)用于治療“血熱”所致的皮膚病(蕁麻疹、濕疹、皮癬等)。
(5)用于治療糖尿病。
(6)用于治療風濕性、類風顯性關(guān)節(jié)炎。
5、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1)生地性涼,用于清熱涼血;熟地性溫,用于補血滋陰;故虛寒者用熟地不用生地,有熟者用生地不用熟地。當清熱而又要照顧體虛時,可生、熟地并用,方如百合固金湯(治肺癆咳血)、當歸六黃湯 (滋陰清熱、固表止汗,治陰虛發(fā)熱盜汗,唇燥心煩)。
(2)生地多服會影響消化功能,為防其膩滯,可酌加枳殼或砂仁。對少數(shù)有胃腸道反應(如腹痛、腹瀉、惡心)的患者,要用間歇用藥法,以減少副反應。
(3)氣血虛弱的孕婦,或胃腸虛弱、大便稀爛者,不要用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