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述
①朱震亨:《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結(jié)氣。
有補(bǔ)養(yǎng)厥陰血脈之功,而不言及。
觀其退寒熱,虛者可使,若實者以行散之藥佐之。
外以艾灸,亦漸取效。
②《綱目》:黎居士《易簡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內(nèi)熱,緩肝火也。樓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藥點之反甚者,亦神效。
蓋目珠連目本,肝系也,屬厥陰之經(jīng)。
夜甚及點苦寒藥反甚者,夜與寒亦陰故也。
夏枯稟純陽之氣,補(bǔ)厥陰血脈,故治此如神,以陽治陰也。
③《本草通玄》:夏枯草,補(bǔ)養(yǎng)厥陰血脈,又能疏通結(jié)氣。
目痛、瘰疬皆系肝癥,故建神功。
然久用亦防傷胃,與參、術(shù)同行,方可久服無弊。
④《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
按書所論治功,多言散結(jié)解熱,能愈一切瘰疬濕痹,目珠夜痛等癥,似得以寒清熱之義矣。
何書又言氣稟純陽,及補(bǔ)肝血,得毋自相矛盾平?詎知氣雖寒而味則辛,凡結(jié)得辛則散,其氣雖寒猶溫,故云能以補(bǔ)血也。
是以一切熱郁肝經(jīng)等證,得此治無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
若屬內(nèi)火,治不宜用。
⑤《重慶堂隨筆》: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結(jié)之中,兼有和陽養(yǎng)陰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見矣。
陳久者其味尤甘,入藥為勝。
⑥《本草正義》:夏枯草之性,《本經(jīng)》本言苦辛,并無寒字,孫氏問經(jīng)堂本可證。
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
丹溪謂其稟純陽之氣,得陰氣而即死,觀其主瘰疬,破癥散結(jié),腳腫濕痹,皆以宣通泄化見長,必具有溫和之氣,方能消釋堅凝,疏通窒滯,不當(dāng)有寒涼之作用。
石頑《逢原》改為苦辛溫,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溫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膽木火之郁窒,而順利氣血之運行。
凡凝痰結(jié)氣,風(fēng)寒痹著,皆其專職。
夏枯草藥方選錄
①治瘰疬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兩,水二鐘,煎至七分,去滓,食遠(yuǎn)服。 虛甚當(dāng)煎濃膏服,并涂患處,多服益善。(《攝生眾妙方》夏枯草湯)
②治乳癰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匯言》)
③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為末。每服5克,臘茶調(diào)下,無時。(《簡要濟(jì)眾方》補(bǔ)肝散)
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為末。每服方寸匕,米飲調(diào)下。(《圣惠方》)
⑤治赤白帶下:夏枯草花,開時采,陰干為末。每服10克,食前米飲下。(《綱目》)
⑥治產(chǎn)后血暈,心氣欲絕者:夏枯草搗絞汁,服一盞。(《綱目》)
⑦治口眼歪斜:夏枯草5克,膽南星2.5克,防風(fēng)5克,釣鉤藤5克。水煎,點水酒臨臥時服。滇南本草》)
⑧治頭目眩暈:夏枯草(鮮)100克,冰糖25克。開水沖燉,飯后服。(《閩東本草》)
⑨治羊癇風(fēng)、高血壓:夏枯草(鮮)150克,冬蜜50科。開水沖燉服。(《閩東本草》)
⑩預(yù)防麻疹:夏枯草25~10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天。(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⑾治小兒菌?。憾q以下,夏枯草50克,半枝蓮25克;二至六歲,夏枯草、半枝蓮各50克;六至十二歲,夏枯草、半枝蓮各75克。水煎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⑿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疼痛:鮮夏枯草全草100~150克。水煎服。(《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⒀治撲傷金瘡:夏枯草搗爛,罯上。(《衛(wèi)生易簡方》)
⒁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⒂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16)治療慢性乙肝:夏枯草12-15克,百花蛇舌草、白茅根各15-30克,甘草6-12克,板藍(lán)根、山豆根各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療程2-3個月,同時配服維生素C200毫克,每日三次。([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夏枯草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肺結(jié)核對浸潤型、慢性纖維空洞型、血型播散型肺結(jié)核,均有一定療效。
取夏枯草2兩,水煎分2~3次口服;或用夏枯草20斤加水煎至5000毫升時,加紅糖2市斤收膏,早晚各服1次,每次8~15毫升,1個月為一療程。
服藥后咳嗽、胸痛、咯痰、發(fā)燒、咯血等癥狀均見消失或減輕,病灶亦見不同程度的吸收好轉(zhuǎn)。
對肺結(jié)核咯血者,可用夏枯草1兩,以黃酒2兩加水適量浸泡,然后蒸至無酒味時過濾,成人每次20~40毫升,日服3~4次,有止血效果。
②治療滲出性胸膜炎用夏枯草1斤,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1200毫升,每次口服30~50毫升,日服3次,必要時配合其他對癥治療,但不加抗癆藥物。
治療9例滲出性胸膜炎患者,除2例好轉(zhuǎn)自動出院外,余均痊愈。
平均住院35.6天,退熱7.7天,積液吸收24.7天。
③治療細(xì)菌性痢疾取夏枯草2兩,水浸10小時,文火煎2小時左右,每日4次分服,7日為一療程。
或取夏枯草干枯花穗制成100%流浸膏,小兒每歲每次1~2毫升,成人每次20~30毫升,日服2~3次。
服藥后平均3天退熱;里急后重及大便次數(shù)平均4~6天消失或轉(zhuǎn)為正常;腹痛及粘膜病變消失較慢,平均10天。服藥期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
④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以夏枯草為主治療本病75例,其中62例達(dá)臨床治愈標(biāo)準(zhǔn)。
【劑量及用法】:每日用夏枯草2兩,大棗l兩,加水1500毫升,文火煨煎,搗棗成泥,煎取300毫升,去渣,3次分服。
重癥病例可酌增劑量。
或每日用夏枯草2兩,瘦肉2兩(剔除脂肪),各加水1200毫升,分別煎煮一小時余,再將兩者合并,用文火煨至300毫升,去渣,3次分服。
一般均以30天為一療程,必要時可停藥2~3日后給第二療程。
治療期間,可給維生素B、C及少量葡萄糖作為輔助治療。
患者的臨床自覺癥狀消失或改善時間為2~14天;肝脾退縮時間為10~65天;黃疸消退時間為3~21天;各種絮狀濁度試驗的陰轉(zhuǎn)時間為7~71天。
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毒性作用。
夏枯草 藥代動力學(xué)
本品中提取的降糖素,小鼠1次口服l0g/kg無死亡,大鼠、犬的亞急性毒性試驗對血象、肝、腎功能及主要臟器無損害。致突變Ames試驗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