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草簡(jiǎn)介
【花名】:西洋龍芽草
【學(xué)名】:Agrimonia eupatoria
【英文名】:Agrimony
【科名】:薔薇科 Rosaceae
【屬名】:龍芽草屬 Agrimonia
【摘取部位】: 葉
【產(chǎn)地】:澳洲
【異名】:仙鶴草(《偽藥條辨》),龍芽草、施州龍芽草(《本草圖經(jīng)》),瓜香草(《救荒本草》),黃龍尾(《滇南本草》),鐵胡蜂、金頂龍芽(《百草鏡》),老鸛嘴、子母草、毛腳茵(《植物名實(shí)圖考》),黃龍芽、草龍芽、地椒、黃花草、蛇疙瘩(亨利氏《中國(guó)植物名錄》),龍頭草、寸八節(jié)(《分類草藥性》),過(guò)路黃、毛腳雞(《天寶本草》),杰里花、線麻子花(《植物名匯》),脫力草(《滇南本草圖譜》),刀口草、大毛藥(《貴州民間方藥集》),地仙草(《東北藥植志》),蛇倒退(《滇南本草》整理本),路邊雞、毛將軍、雞爪沙、路邊黃、五蹄風(fēng)、牛頭草(《湖南藥物志》),瀉痢草、黃花仔、異風(fēng)頸草(《閩東草藥》),子不離母、父子草、毛雞草(《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群蘭敗毒草(山東),狼牙草(遼寧)。
仙鶴草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莖高30一100厘米;莖、葉柄、葉軸、花序軸都有開(kāi) 展長(zhǎng)柔毛和短柔毛。葉為不整齊的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通常5—7,莖上部為3小葉,中間雜有很小的小葉;小葉片橢圓狀倒卵形、菱狀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zhǎng)2.5一6厘米,寬1—3厘米,邊緣鋸齒粗大,下面脈上或脈間疏生柔毛,并有金黃色腺點(diǎn);莖上部托葉腎形,有粗大齒牙,抱莖,下部托葉披針形,常全緣。穗狀總狀花序生于枝頂,多花;苞片常3裂,2個(gè)小苞片2—3裂;花黃色,直徑5—9毫米;萼筒外面有槽和柔毛,頂端有1圈鉤狀刺毛;雄蕊約10。果實(shí)倒圓錐狀,長(zhǎng)約4毫米,頂端有鉤狀刺毛,有宿存萼?;ü?—9月。
仙鶴草分布
美國(guó)、加拿大及歐洲中國(guó)各地都有分布,野生山坡、路旁或水邊,也有栽培。仙鶴草產(chǎn)于中國(guó)南、北各地。以枝嫩、色青黃、梗棕紅、葉片完整而且多者佳。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切段,生用。
地理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路旁、溝邊。主產(chǎn)浙江、江蘇、湖北。
采制 夏、秋季莖葉茂盛時(shí)采割,除去雜質(zhì),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