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為一種普遍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在日常生活當中已經相當的普及。艾灸的時間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可以靈活的掌握,一般以5到30分鐘比較常見。初次做艾灸可能會感覺比較敏感,這樣的情況時間可以盡量縮短,一般我們主要以病人舒適為主要判斷的依據,以后熟悉了之后可以適當的延長時間。
艾灸的時間看灸感,如果一個穴位產生明顯灸感,則本次艾灸此穴位時間延長,每次艾灸都有主要目標穴位和輔助穴位,主要穴位時間往往分配偏多。艾灸的總時間影響每個穴位的時間。例如:只有一個小時的艾灸時間,自己安排了4個穴位,則平均每穴只有15分鐘,如果2個小時總時間,則平均每個穴位時間就有30分鐘充裕。
艾灸的時間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和身體情況而有所改變,急癥,重病時候一個穴位灸的時間就多,日常保健的話則可短。對以皮膚紅暈需要看病人皮膚的敏感程度,每個人皮膚類型不同,有的人皮膚特不耐熱,一烤就發(fā)紅,有的人皮膚特別抗熱,從根本意義上說,灸表皮是形式,目的在于滲透刺激穴位,治療身體,所以完全依靠烤紅表皮與否是不科學的。
從臨床上來說,不管是傳統(tǒng)中醫(yī)的理論還是臨床實踐,都貫徹強身防病的目標,艾灸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保健治療手法,不僅可以溫經通絡,對于提高身體免疫力,也有很好的效果。采用艾灸保健就是想通過他扶正祛邪的功能,幫助人體身體各項機能正常的運行,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