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子為少常用中藥。始載《唐本草》,原名訶黎勒。(譯音)
別名:訶子肉(處方用名)。
來源:為使君子科植物落葉喬木訶子樹或絨毛訶子的干燥成熟果實。
原產印度、緬甸等地,過去多為進口?,F我國大量栽培和生產,很少進口。
產地:主產于云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鑒別:果實呈長圓形或卵形,長約1.5~3厘米,直徑1.5~2厘米。表面黃綠色至黃棕色,微帶光澤,有不規(guī)則的皺紋、抽溝及5~6條突起的縱棱、基部有果柄脫落后的疤痕。果肉質堅實。果核一枚、黃白色、粗糙、極堅硬。內含種子一枚,呈狹長紡錘形,種皮薄,緊包于種仁之外,種仁郛白色。氣微,味酸澀。
以黃棕色,堅實,肉厚,有光澤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鞣質20%~40%、其中成分為主訶子酸、訶子素、原訶子酸等。
斂肺;澀腸;下氣;利咽。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啞。
①《南方草木狀》:可作飲,變白髭發(fā)令黑。
②《藥性論》: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結氣,止水道,黑髭發(fā)?!?/p>
③《唐本草》:主冷氣心腹脹滿,下宿物。
④《海藥本草》:主五膈氣結,心腹虛痛,赤白諸痢及嘔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澀痛。
⑤《日華子本草》:消痰,下氣,除煩,治水,調中,止瀉痢,霍亂,奔豚腎氣,肺氣喘急,消食開胃,腸風瀉血,崩中帶下,五膈氣,懷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動欲生,脹悶氣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產后陰痛,和蠟燒熏及熱煎湯熏洗。
⑥《本草圖經》: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
⑦《本草通玄》:生用則能清金行氣,煨用則能暖胃固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