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治療藥物起到關(guān)鍵作用,但是對藥物的選擇也是很主要的,不同疾病在藥物選擇上,也是有著很大區(qū)別,所以治療疾病的時候,也是需要根據(jù)自身疾病情況,選擇正確藥物治療,這樣對改善自身疾病,才會有很好的幫助,那寒水石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
寒水石的簡介
【名稱】:寒水石
【別名】: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鹽精、水石、冰石、鵲石、鹽精石、泥精、鹽枕、鹽根
【藥材類別】:礦物類
【性味】:辛咸,寒。
①《本經(jīng)》:辛,寒。
②《綱目》:辛,咸。
【歸經(jīng)】:入心、胃、腎經(jīng)。
①《綱目》:入腎走血。
②《本草新編》:入胃經(jīng)。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陰、太陰、陽明經(jīng)。
【入藥部分】: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或為碳酸鹽類方解石族礦物方解石。
寒水石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調(diào)敷。
寒水石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降火;利竅;消腫。主時行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水腫;尿閉;口舌生瘡;癰疽;丹毒;燙傷。用于發(fā)熱煩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痛;外用治燒燙傷。
①《本經(jīng)》: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
②《本草經(jīng)集注》:解巴豆毒。
③《別錄》: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煩滿,口渴,水腫,小腹痹。
④《醫(yī)學(xué)入門》:治小兒丹毒,燒為末,醋調(diào)敷之。
⑤《綱目》:治小便白,內(nèi)痹,涼血降火,止牙疼,堅牙明目。
⑥《醫(yī)林纂要》:除妄熱,治天行大熱及霍亂吐瀉,心煩口渴,濕熱水腫。
⑦《本草求真》:敷湯火傷。
⑧《本草求原》:治心腎實熱。
寒水石的附方
①治五臟六腑積熱,天行時氣疫熱,以致煩滿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錢,甘草二錢。研末。每服一錢,白湯調(diào)服。(《方脈正宗》)
②治傷寒發(fā)狂,或棄衣奔走,逾墻上屋:寒水石、黃連(去須)各等分。上細末,每服二錢,濃煎甘草湯,放冷調(diào)服。(《本事方》鵲石散)
③除熱癱癇:大黃、干姜、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亦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金匱要略》風引湯)
擴展閱讀: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畏地輸。
②《本草經(jīng)疏》:凡陰虛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熱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③《本草求真》:虛人熱浮,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