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苦豆子
【拼音】Kǔ Dòu Zi
【別名】布亞(維名)
【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全草及種子。全草夏季采收,種子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灌木。枝多成帚狀,密被灰色伏絹狀毛。葉互生,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15~25,灰綠色,矩形,長1.5~2.5厘米,兩面被絹毛,頂端小葉較小;托葉小,鉆形,宿存。總狀花序頂生,長12~15厘米;花密生;萼密被灰絹毛,頂端有短三角狀萼齒;花冠蝶形,黃色。莢果串珠狀,長3~7厘米,密被細絹狀毛,種子淡黃色,卵形。
【生境分部】生于田邊、路旁、草地、河邊,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地上部分含生物賊6.11~9.03%,種子含8.11%,其中有金雀花堿、苦參堿、槐胺堿、槐果堿、槐定堿、苦豆堿等。葉中還含糖類和蛋白質(zhì)。
【藥理作用】苦參堿、槐果堿、槐定堿靜脈注射,可引起動物血壓先升后降;對溫血、冷血動物之離體心肌有興奮作用;對末梢及內(nèi)臟血管可引起收縮。對血壓之作用以苦參堿為強,而對心臟、血管之作用則片參堿較槐果堿、槐定堿為弱。其他作用參見"苦參"條。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止痛,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