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交藤又名首烏藤,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藤莖,每年夏、秋采取,除去細枝、殘葉,曬干即可入藥。夜交藤因夜里它的藤莖會自動相互交合,故名。
夜交藤的介紹
【名稱】:夜交藤
【別名】:赤葛、九真藤、棋藤、夜交藤
【藥材類別】:根莖類
【性味】:甘微苦,平。
①《本草再新》:味苦,性溫,無毒。
②《飲片新參》:苦澀微甘。
③《陜西中草藥》:性平,味甘。
【歸經(jīng)】:入心、肝經(jīng)。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jīng)。
②《四川中藥志》:入肝、腎二經(jīng)。
【入藥部分】: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干燥藤莖。
【產(chǎn)地和分布】:生于草坡、路邊、山坡石隙隙及灌木叢中,分布于華東、中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形態(tài)特征】:藤莖呈長圓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長短不一,直徑3~7mm。表面粗糙,棕紅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顯扭曲的縱皺紋。節(jié)部略膨大,有分枝痕。外皮菲薄,可剝離。質(zhì)脆,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中央為白色疏松的髓部。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首烏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養(yǎng)心,安神,通絡,祛風。治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
①《綱目》: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
②《本草再新》:補中氣,行經(jīng)絡,通血脈,治勞傷。
③《本草正義》:治夜少安寐。
④《飲片新參》:養(yǎng)肝腎,止虛汗,安神催眠。
⑤《安徽藥材》:消癰腫、瘰疬和痔瘡。
⑥《陜西中草藥》:祛風濕,通經(jīng)絡。治失眠,多汗,貧血,周身酸痛,疥癬等皮膚病。
【作用】
1、心神不寧、失眠多夢
夜交藤味甘而補、入心、肝二經(jīng),能補養(yǎng)陰血,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陰虛血少之失眠多夢、心悸怔忡、頭目眩暈等證,臨床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等養(yǎng)心安神藥同用;若失眠而陰虛陽亢者可加珍珠母、龍骨、牡礪等以潛陽安神而取效。
2、血虛身痛,風濕痹痛
本品補陰養(yǎng)皿祛風,通經(jīng)活絡止痛。用治血虛身痛常與雞血藤、當歸、川芎等補血、活血通絡之品配伍;治風濕痹痛,常與羌活、獨活、桑寄牛、秦艽等祛風濕、止痹痛藥同用。
3、皮膚癢疹
本品有仕風止擇之功,《本草綱目》云其“主治風瘡疥癬作癢”,故可用治風疹疥癬等皮膚疹癢疾患,常與蟬衣、浮萍、地膚子、蛇床子等同用煎湯外洗,共收祛風止癢之效。單用本品也有一定效果。
拓展閱讀:注意事項
燥狂屬實火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