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兩種植物白茅根和折耳根不知道大家對(duì)它們了解多少,白茅根是折耳根么?當(dāng)然不是了,對(duì)于白茅根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它是一種怎樣的植物知道的人應(yīng)該相對(duì)比折耳根的少吧;白茅根可作藥用,同樣折耳根也是一味中藥,折耳根還有一個(gè)名字叫做魚腥草,可藥食兩用,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來介紹下白茅根與折耳根它們各自都有怎樣的功效。
白茅根別名為絲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洗凈,曬干,除去須根及膜質(zhì)葉鞘,捆成小把。本品性狀呈長圓柱形,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jié)明顯,稍突起,節(jié)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體輕,質(zhì)略脆,斷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無臭,味微甜。
白茅根味甘,性寒。歸肺、胃、膀胱經(jīng)。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
折耳根別名為蕺菜、魚腥草(本草綱目)、狗貼耳(廣東梅州市梅縣區(qū))、側(cè)耳根(四川、云南、貴州)。腥臭草本植物,有異味。葉片心形,托葉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在枝頂端與葉互生,花小,兩性,總苞片白色,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圓形,花果期5~10月。
折耳根味辛,性溫,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主治尿瘡,把它放在淡竹筒里煨熟。然后倒出搗爛用于敷惡瘡、白禿。能散熱毒腫痛,痔瘡脫肛、瘧疾,解氯物的毒。但吃多了,會(huì)使人氣喘,對(duì)腳不利。小兒吃了,就會(huì)腳痛,平時(shí)腳有病的人吃了,一生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