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檳榔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即使是沒有吃過檳榔的人也知道這一植物,檳榔是一種臺灣人很喜愛吃的食物,它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但是對人體的危害也是有的,因此在檳榔怎么吃上,也都是有著很多方法;每種吃檳榔的方式的不同,對人體的幫助,也都是有著很大的改善,那檳榔怎么吃正確,如何吃檳榔才是最好呢,怎么樣選擇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檳榔別名為榔玉、賓門、青仔、國馬、檳楠、尖檳、雞心檳榔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干燥。本品性狀呈扁球形或圓錐形,高1.5~3.5cm,底部直徑1.5~3cm。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具稍凹下的網(wǎng)狀溝紋,底部中心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顯疤痕狀種臍。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氣微,味澀、微苦。
檳榔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的功效。用于絳蟲、蛔蟲、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
說到檳榔的吃法,臺灣人是很有一套技巧的,他們把采收后的檳榔,剝除果蒂和較老的部分,先取由彰化引進(jìn)的帶有胡椒香氣的荖葉,再攪勻石灰,用小刀涂少許在葉上,將之卷起。然后切開檳榔,將已卷好的荖葉夾放在中間,這樣老藤、石灰、檳榔一起嚼食。據(jù)說,如果三者缺一,檳榔不僅食之無味,人們還會認(rèn)為你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冷血動物。
吃檳榔由于三物混合后即呈紅色,食者邊嚼邊吐,吐出來的汁液如同鮮血一般,而嘴角、牙縫都是一灘灘“血跡”,雖不雅觀,但嚼起來臉頰紅潤,血脈賁張,全身暖洋洋的,如同喝了一杯薄酒,“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那種滋味非親嘗者無法言喻。因此,在臺灣吃檳榔者不僅限于青年男女,就連已無牙齒的老者也將“三合物”絞碎后嚼食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