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藤這種植物藥材可以說是名字取得非常的貼切了,中間的血字就很有道理,既表現(xiàn)了雞血藤的外在的樣子,是大紅色為主體的,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功效就是可以補血養(yǎng)血為主;雞血藤的生長環(huán)境也非常的獨特,生長在高海拔地區(qū),所以目前基本上沒有人工種植的例子出現(xiàn),還有一種藥材叫做大血藤,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兩種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接下來就一起探究雞血藤和大血藤的關系是什么?
雞血藤,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密花豆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干。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活血補血,調經(jīng)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用于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經(jīng)閉,風濕痹痛,麻木癱瘓,血虛萎黃。分布在越南、老撾以及中國大陸的湖北、甘肅、安徽、浙江、廣東、云南、湖南、海南、陜西、貴州、四川、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生長于海拔2,5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溪溝、山坡雜木林與灌叢中、谷地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雞血藤為攀援狀喬木、灌木或為高大木質藤本?;▋尚?,且兩側對稱,位于近軸上方形似蝶首的兩片花瓣為旗瓣,兩側平行與蝴蝶翅膀極為相似的兩枚花瓣為翼瓣,位于最下方形狀有點像盟友蝶尾巴邊緣合生的兩片花瓣為龍骨瓣。雞血藤花由紫色、玫瑰紅色或白色花冠組成腑生或頂生的總狀或圓錐狀花序,串串懸掛在空中,恰似小蝴蝶,散發(fā)出濃郁的蝶戀花香,在空中爭奇斗艷,隨風飄蕩。
大血藤習稱紅藤,又名血藤、紅皮藤等,大血藤為落葉、木質藤本植物莖紅褐色復葉三出,互生花單性異株,輻射對稱,花瓣6,極小,花萼6,花瓣狀果實為聚合果,由多個肉質小漿果組成。生于山坡疏林、溪邊有栽培。主產(chǎn)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亦產(chǎn)。性味苦,平。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祛風止痙的作用。風濕痹痛,赤痢,血淋,月經(jīng)不調,疳積,蟲痛,跌撲損傷。干燥莖呈圓柱形,略彎曲,通常截成長約30厘米的段狀,直徑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淺的縱槽紋及明顯的橫裂紋,有時可見膨大的節(jié)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柄痕,栓皮常呈鱗片狀開裂,脫落處露出淡紅棕色的內皮部。質堅韌,有彈性,折斷面裂片狀平整的橫切面,本質部黃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