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藥材一般都是熬成湯水服用的,一向都是以湯色濃黑味苦而令人不喜,但卻不要忽視它的療效,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一味中藥材相信知道的人并不多,單從名字上看很難知道它是一味中藥;射干湯名字有些奇特,它是由植物射干制成的,那么對于射干你們知道多少,除了射干外它還有其它別的名字,比如蝴蝶花知道的人相對多一些吧,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射干湯都有哪些功效吧。
射干別名烏扇、扁竹、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莖。春初剛發(fā)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本品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長3~10cm,直徑1~2cm。表面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有較密的環(huán)紋。上面有數(shù)個圓盤狀凹陷的莖痕,偶有莖基殘存;下面有殘留細根及根痕。質硬,斷面黃色,顆粒性。射干味苦,性寒。歸肺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射干湯,出自《外臺秘要》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主治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用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萊。
處方一
【來源】《外臺秘要》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當歸6克、升麻3克、白芷9克、 射干、 甘草(炙)、犀角(屑)、杏仁(去尖、皮)各3克。
【用法】上七味,切。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主治】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
處方二
【來源】明代方賢著《奇效良方》卷一。
【組成】射干7.5克、芍藥7.5克、薏苡仁9克、桂心1.5克、牡蠣6克、石膏6克。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時服。
【主治】中風,肝經(jīng)受病,多汗惡風,善悲嗌干,善怒者。
處方三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九。
【組成】射干(去毛)、 梔子仁 、赤茯苓(去黑皮)、 升麻各30克 、赤芍藥 、白術各45克。
【用法】上六味,哎咀如豆大。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入生地黃汁30毫升,蜜15毫升,再煎三沸,溫服,不拘時候,日二服。
【主治】熱聚胃口,血肉腐壞,胃脘成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