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我們在生活中應(yīng)該都見過,尤其是在廚房更是少不了生姜的影子,無論是做菜還是煲湯,放上生姜的話,都提升了味道;但是如果是單單吃姜的話,可能很多朋友也會(huì)受不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姜半夏這種東西,這是一種藥材,那么到底姜半夏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半夏的簡介
【名稱】:半夏
【別名】:三葉半夏;半月蓮;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
【藥材類別】:根莖類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經(jīng)》:辛,平。
②《別錄》:生微寒,熟溫,有毒。
③《藥性論》:有大毒。
④《日華子本草》:味辛。
⑤(醫(yī)學(xué)啟源》:《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苦。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①《湯液本草》:入足陽明、太陰、少陽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疏》:入足太陰、陽明、少陽,手少陰經(jīng)。
④《本草匯言》:入手陽明、太陰、少陰三經(jīng)。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jīng)。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外用消腫止痛。
應(yīng)用:
1.濕痰,寒痰證。本品味辛性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尤善治臟腑之濕痰。治痰濕壅滯之咳嗽聲重,痰白質(zhì)稀者,常配陳皮、茯苓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濕痰上犯清陽之頭痛、眩暈,甚則嘔吐痰涎者,則配天麻、白術(shù)以化痰息風(fēng),如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古今醫(yī)鑒》)。痰飲內(nèi)盛,胃氣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2.嘔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為止嘔要藥。各種原因的嘔吐,皆可隨證配伍用之,對痰飲或胃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湯(《金匱要略》);配黃連,則治胃熱嘔吐;配石斛、麥冬,則治胃陰虛嘔吐;配人參、白蜜,則治胃氣虛嘔吐,如大半夏湯(《金匱要略》)。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種嘔吐。
3.心下痞,結(jié)胸,梅核氣。半夏辛開散結(jié),化痰消痞。治痰熱阻滯致心下痞滿者,常配干姜、黃連、黃芩以苦辛通降,開痞散結(jié),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若配瓜蔞、黃連,可治痰熱結(jié)胸,如小陷胸湯(《傷寒論》);治梅核氣,氣郁痰凝者,配紫蘇、厚樸、茯苓等,以行氣解郁,化痰散結(jié),如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入丸、散。外用:適量,生品研末,水調(diào)敷,或用酒、醋調(diào)敷。
擴(kuò)展閱讀
【注意事項(xiàng)】:
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血證及燥痰者禁服,孕婦慎服。
半夏使用不當(dāng)可引起中毒,表現(xiàn)為口舌咽喉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