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這一片大地上不僅是孕育了很多的植物,還有很多我們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一些昆蟲;往往這些昆蟲都不是我們印象中那么討厭,而是具有非常高的價值的,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土鱉蟲,很多的中藥附方中都有這一味藥材,但是今天要說的不是內(nèi)服,那么,來看看土鱉蟲外用的效果。
土鱉蟲,中藥名。為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冀地鱉的雌蟲干燥體。捕捉后,置沸水中燙死,曬干或烘干。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南等地。具有破血逐瘀,續(xù)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損傷,筋傷骨折,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腹痛,癮瘕痞塊。
治小兒臍赤腫或膿血清水出者:干蚵蚾火煅為灰,研末,敷之。
治瘺瘡腫:干地鱉末、麝香各研少許。上二味,研勻。干摻或貼,隨干濕治之。
治瘰疬:鮮地鱉蟲、陳瓦花。同搗爛。用膏藥貼上,未潰即消,已潰即斂。
抗凝血作用:土鱉蟲水提物灌胃,均明顯延長大鼠出血時間和復(fù)鈣時間,顯著地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但對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均無影響。土鱉蟲水煎液灌胃,可明顯升高實驗性高脂血癥鵪鶉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甾醇與總膽甾醇的比值,增加卵磷脂膽甾醇?;D(zhuǎn)移酶活性,并有一定的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作用。
含揮發(fā)油和氨基酸,揮發(fā)油總量約22.19%,主為萘,另含各種脂肪醛和芳香醛,占24.95%。還含有二氯苯和二甲基二硫醚等其它中藥少見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