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一看就知道是一味中藥,對于這一味中藥不知道你有什么了解嗎?馬勃一般生長在野草地里,一般農(nóng)村的朋友應(yīng)該是有見過,它有很多的別名,比如說藥包子;那么朋友們可能不禁會想這么奇怪的中藥,會有什么功效呢?其實馬勃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馬勃功效也不太一樣;那你喝過馬勃泡水嗎?下面讓小編來仔細介紹一下馬勃泡水有什么作用。
馬勃,俗稱牛屎菇、馬蹄包、藥包子、馬屁泡;擔(dān)子菌類馬勃科。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體型較大,鮮美可食用,嫩如豆腐。老則灰褐色而虛軟,外部有略有韌性的表皮,頂部出現(xiàn)小孔,彈之有粉塵飛出,內(nèi)部如海綿,黃褐色。
生于曠野草地上。
脫皮馬勃
【形態(tài)】:呈扁球形或類球
馬勃-中藥材
馬勃-中藥材
形,無不孕基部,直徑15~20cm
【包被】:灰棕色至黃褐色,紙質(zhì),常破碎呈塊片狀,或已全部脫落
【孢體】:灰褐色或淺褐色,緊密,有彈性,用手撕之,內(nèi)有灰褐色棉絮狀的絲狀物。觸之則孢子呈塵土樣飛揚,手捻有細膩感
【氣味】:氣似塵土,無味
子實體近球形至長圓形,直徑15~20厘米。包被薄,易消失,外包被成塊地與內(nèi)包被脫離,內(nèi)包被紙狀,淺煙色,成熟后全部消失,遺留成團的孢體隨風(fēng)滾動。孢體緊密。有彈性,灰褐色,漸退成淺煙色,由孢絲及孢子組成;孢絲長,分枝,相互交織,淺褐色,粗2~4.5微米;孢子褐色,球形,有小刺。直徑4.5~5微米。生于草地上。
大馬勃
【特征】:不孕基部小或無,殘留的包被由黃棕色的膜狀外包被和較厚的灰黃色的內(nèi)包被所組成,光滑,硬而脆,成塊脫落;孢體淺青褐色,手捻有潤滑感
子實體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5~20厘米,或更大,不孕基部無或很小;包被白色,后變淺黃或淡青黃色,由膜狀外被和較厚的內(nèi)被所組成,初微具絨毛,漸變光滑,質(zhì)脆,成熟后開裂成塊而脫落,露出淺青褐色的孢體;孢子粉狀,球形,光滑或有時具細微小疣,淡青黃色,直徑3.5~5微米;孢絲長,與孢子同色,稍分枝,有稀少橫隔,粗2.5~6微米。
紫色馬勃
【特征】:呈陀螺形,或已壓扁呈扁圓形,直徑5~12cm,不孕基部發(fā)達;包被薄,2層,紫褐色,粗皺,有圓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塊或已部分脫落;孢體紫色
【性味】: 辛、平,無毒。
【成分】:含蛋白氨基酸、干酪基酸、尿素、麥角淄醇、類脂質(zhì)、馬勃素等。此外還含有磷酸、鈉、鋁、鎂、硅酸、硫酸鹽等。
(2)癰疽瘡癤:馬勃孢子粉,以蜂蜜調(diào)和涂敷患處。
【附方】:久咳不止。馬勃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即愈。(《普濟方》)
積熱吐血。馬屁勃為末,沙糖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袖珍方[1] 》)
【貯藏】:置干燥處,防塵。
【用法用量】:1.5~6g。外用適量,敷患處。
在六界分類法中,屬于真菌界,珊瑚菌類。
子實體陀螺形,直徑5~12厘米,不孕基部發(fā)達;包被薄,兩層,上部常裂成小塊,逐漸脫落,內(nèi)部紫色,當(dāng)孢子及孢絲散失后遺留的不孕基部呈杯狀;孢子粉狀,球形,直徑4~5.5微米,上有小刺;孢絲很長,分枝,有橫隔,互相交織,色淡,粗2~5微米。生曠野草地上。
生長和品種
生長的環(huán)境
多生于園中久腐處,,生于濕地腐木上,夏天采。大者如斗,小者如升。
品種分布
脫皮馬勃:主要分布在 內(nèi)蒙古、河北、陜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湖北、湖南、貴州等地。
大頹馬勃:主要分布在 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甘肅、新疆、青海、江蘇等地。
紫色馬勃:主要分布在 河北、新疆、青海、四川、湖北、安徽、江蘇、廣西、福建、海南等地。
人工栽培
馬勃菌人工栽培方法屬于食用菌的栽培技術(shù)領(lǐng)域,解決了野生馬勃菌人工馴化培養(yǎng)及栽培的問題,它包括組織分離、制種、配料、接種、發(fā)菌和出菇管理。
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先配料,即按以下配方及重量比稱量棉仁粉5-15%、麥麩2-10%、木屑42-50%、果樹葉10-35%、牛糞5-15%、磷酸二氫鉀2-5%、石膏1-2%、石灰1%,將以上各種原料拌勻,含水量調(diào)至60-65%,培養(yǎng)料堆放發(fā)酵25-30天之后立即裝袋袋栽或填入菇棚播種溝內(nèi)溝栽,接種后在菇棚內(nèi)發(fā)菌,菇棚溫度控制在16-26℃,光照為弱光或陰暗,第一潮菇采收后進行床面清理,噴灑一次水,經(jīng)過15-20天后采收第二潮菇,第三、四潮菇管理以此類推,該方法從馬勃菌采種馴化到采收約需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平米可以采收馬勃菌2-3kg。
馬勃又名馬屁包、灰包菌,為馬勃科植物脫皮馬勃、大頹馬勃、紫頹馬勃的干燥子實體。每年7——9月,當(dāng)子實體剛成熟時采收,拔起后,去凈泥沙,曬干即可入藥。因馬勃在霉雨季節(jié)生長很快,四、五天即成熟,所以都適時采收,過早或過遲均影響質(zhì)量。其性平,味辛,具有清肺利咽、解毒、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及外傷出血等癥。市場上有以灰包科植物大口靜灰球的干燥擔(dān)子果冒充馬勃,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脫皮馬勃
其子實體外觀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直徑15——18厘米或更大,幼時外皮白色,成熟時漸變?yōu)榛易厣咙S褐色,紙質(zhì),常破碎呈塊片狀,或已全部脫落。
偽品大口靜灰球的干燥擔(dān)子果
偽品大口靜灰球的干燥擔(dān)子果外觀呈陀螺形或近球形,直徑6——12厘米,比真品個小,不孕基部小,外包被淺青褐色至煙色,質(zhì)薄,粉粒狀,易脫落;除去外皮后,內(nèi)容物呈黃棕色或棕褐色棉絮狀,體輕泡,柔軟,有彈性,內(nèi)藏大量孢子,輕微捻動即有粉塵孢子飛出,用手捻之有細膩柔軟感。孢絲與孢子同色,壁厚,分枝,有明顯主干,分枝向頂端稍尖。從以上兩點可辨別馬勃的真?zhèn)巍?/p>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馬勃的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機械性止血作用,對口腔出血有明顯的止血作用。臨床報道,脫皮馬勃外用止血有很好的療效,可制成馬勃粉或馬勃菌絲海綿,用于外科手術(shù)止血、鼻出血、外傷出血等;馬勃還可以制成丸劑、含片,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或制成軟膏治療凍瘡。癤腫等,均有一定療效,而偽品既不與馬勃為同科植物,又不載入《中國藥典》,故不宜代替馬勃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