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一種植物,同樣也是一種中藥;可能山慈菇大家不是很了解,那么就簡單介紹一下,山慈菇又叫做“毛慈菇”,它味甘,微涼,而且山慈菇的功效也是非常大的,山慈菇可以清熱解毒,當蛇蟲咬傷的時候,可以用山慈菇入藥來進行治療;那么,你們是否了解過山慈菇的別名?
山慈菇別稱:金燈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毛慈姑、人頭七。山慈菇,中藥名。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云南獨蒜蘭的干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后二者習稱“冰球子”,別名還有金燈、朱姑、鹿蹄草、無義草等。夏、秋二季采挖。山慈菇味甘、微辛,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等功效,常用于癰腫疔毒,瘰疬痰核,蛇蟲咬傷,瘸瘕痞塊。
入藥部位: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云南獨蒜蘭的干燥假鱗莖。性味:甘、微辛,涼。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主治:癰腫疔毒,瘰疬痰核,蛇蟲咬傷,瘸瘕痞塊。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使用注意:正虛體弱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雜質,水浸約1小時,潤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本草正義》:“山慈姑之名,始見于《嘉祐本草》,然陳藏器《拾遺》已有之,則名金燈,即其花也。能散堅消結,化痰解毒,其力頗峻,故諸家以為有小毒,并不以為內(nèi)服之藥。至王謬《百一選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樞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錠也,外證可敷,內(nèi)證可服,其效最捷。
則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駛極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連服之,則必利下,是以攻逐惡物為專職,藥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蕩滌腸胃,驅除積垢,以減邪毒憑陵之勢,亦非能通行百脈,消除皮里膜外之堅積也。
且氣味俱淡,以質為用,所以古來未入煎劑,近人有用入煎方,以為消積攻堅之法,如瘰疬痞積之類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則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雖峻,而無宣絡通經(jīng)之性,何能行于肢體脈絡。腸胃之病,如食積氣滯,胸脘不舒,服玉樞丹少許,則頃刻即效。此中微義,亦可深長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