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對茵陳嵩不太了解,聽老一輩的人說,在以前夏天蚊子很多的時候,當(dāng)時又沒有蚊香或者是殺蟲劑,所以以前老一輩的人經(jīng)常把茵陳嵩的的莖葉曬干,扎成一束束,放在打過洞的鐵罐子里,傍晚時分在房間或禽畜的欄圈里點著,用以驅(qū)蚊,人畜都可以有好眠,后來因殺蟲劑普及被遺忘,茵陳蒿也有很多別名,那么茵陳蒿別名有哪一些呢?
它的別名有,綿茵陳、白蒿、絨蒿。它是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全草。東北地區(qū)常作“青蒿”入藥,不含青蒿素。半灌木狀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主根明顯木質(zhì),垂直或斜向下伸長;根莖直徑5-8毫米,直立,稀少斜上展或橫臥,常有細的營養(yǎng)枝。莖單生或少數(shù),高40-120厘米或更長,紅褐色或褐色,有不明顯的縱棱,基部木質(zhì),上部分枝多,向上斜伸展;莖、枝初時密生灰白色或灰黃色絹質(zhì)柔毛,后漸稀疏或脫落無毛。
它也有很多功效,比如說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 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肝炎水腫。適宜人群是濕熱黃疸者;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患者;濕瘡瘙癢者;小兒生理性黃疸者。但是大家要切記非因濕熱引起的發(fā)黃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