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青木香與木香的區(qū)別嗎?很多人都也木香就是青木香,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識,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青木香和木香,以及它們都有什么作用。木香和青木香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木香和青木香的區(qū)別卻是很大的。木香和青木香都是菊科植物的干燥根,但是木香是木香的干燥根,而青木香卻是川木喬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跟,分屬于兩種完全不同植物的干燥根。
木香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度在五到十厘米之間,直徑在0.5到五厘米之間。它的表面為灰褐色或棕黃色,質(zhì)地堅硬,不易折斷,它的斷面為褐色至暗褐色,味道稍苦。青木香呈圓柱形或有縱槽的半圓柱形,稍彎曲,長度在十到三十厘米,直徑在一到三厘米之間。
木香和青木香除了植物的來源不同之外,它們的藥理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木香專行氣止痛,其性溫,用于虛寒氣滯、寒凝氣滯以及濕阻氣滯癥最為相宜。若因熱而致氣機阻塞者,則須與寒性藥物相配。而青木香,其性寒,除行氣止痛外,尚可平肝息風、解毒消腫,所治之氣滯癥,宜于因熱而致者。
青木香味辛能行氣滯,苦能消氣結(jié),性溫能溫通。總以行氣消滯為其所長,善行腸胃氣滯而消脹止痛,兼行肝膽氣滯,為行氣止痛要藥,廣泛用于氣滯諸癥。如果脾虛氣滯,可將青木香與黨參、白術(shù)、砂仁等相配用藥,如《時方歌括》香砂六君湯;若暴飲暴食,飲食不化而致小腹脹痛,用青木香配青皮、檳榔、大黃等,如醫(yī)方集解》木香檳榔丸;如果脾胃氣虛,食阻氣滯,可配砂仁、白術(shù)等,如 《攝生秘剖》香砂積術(shù)丸。
青木香辛散苦泄性寒,歸肝胃經(jīng),行氣止痛之外,又能平肝熄風、解毒消腫。治肝胃氣滯、郁熱所致之脅脹痛、腰腹脹痛者,單味為散劑或AT劑服用,亦可配其他行氣止痛藥;治肝陽上亢之頭暈脹痛,常制成流浸膏單味使用,或配石決明、決明子、白芍等,煎湯內(nèi)服。
對夏令暑濕內(nèi)阻的腹痛等,可單味研末吞服或與黃連、檳榔等煎服。有解毒消腫之功,又用于療瘡腫毒、皮膚濕瘡以及毒蛇咬傷等,可單用研末外敷,亦可配伍千里光、野菊花、黃連等,內(nèi)服并外敷。煎服每用3克~10克;散劑吞服,每次1. 5克一2克;外用適量。服本品不可過量,過則惡心、嘔吐,甚至下瀉,虛寒者慎服。
現(xiàn)代研究,青木香含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馬兜鈴酮,并含木蘭花堿等。青木香煎劑對各種原因所致高血壓均有明顯降壓作用,作用機制與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完整性有關(guān),其有效成分木蘭花堿對腎性高血壓有顯著降壓作用。青木香所含p溶性酸性成分有催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