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八月常常是炎熱和涼爽交替的季節(jié),八月札也通常在這種氣溫多變的日期里成熟生長,它的名字十分符合文藝的口味,它根據(jù)不同繁殖方式所得的種苗的根系生長情況進行定植,定植后澆透水,扦插苗和壓條苗大田定植時間應在春、冬兩季,春栽應在萌芽前,冬栽應在落葉后,扦插、壓條繁殖苗在種苗起苗移栽可在12月份或翌年3月上旬進行,種子育苗一年四季均可進行移栽,八月札種植和它的功效是什么?
干燥的肉質漿果呈卵狀圓柱形,稍彎曲,長3~8厘米,直徑2.5~3.5厘米,頂端鈍圓,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淺黃棕色至土棕色,皺縮,成熟者皺紋粗大而疏,未熟者皺紋細小而密。果皮厚,革質或微角質。種子多數(shù),包被在絮狀果瓤內,形狀不規(guī)則,呈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平,外表紅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澤,皺紋細密。果肉氣微香,味澀而淡。以肥壯、皮皺者為佳。
八月札,中藥名。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本通的干燥成熟果實。8~9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摘,或用沸水泡透后曬干。別名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飯包、野香蕉、羊開口、玉支子、臘瓜、畜葍子、八月楂、壓驚子、預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牽藤瓜、拉拉果、野香交,產江蘇、浙江、安徽、陜西等地。西藏地區(qū)使用的八月札,為同科植物五風藤的果實,四川地區(qū)除用白木通的果實外,還使用狹葉八月瓜的果實。
八月瓜性喜陰濕,比較耐寒,常生長在低海拔山坡林下草叢中,在微酸、多腐殖質的黃壤中生長良好,也能適應中性土壤,莖蔓常匐地生長,別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有鵝掌楸、燈臺樹、漆樹、大葉杓樟、旌節(jié)花、金山莢蒾、牛姆瓜、貓兒屎、膀胱果等,分布在貴州、湖南一代,其中以貴州銅仁、湖南張家界天子山景區(qū)居多,農歷八月瓜熟開口,索溪峪、楊家界等山麓谷地、林緣灌木叢中野生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