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平時常見的很多藥材其實不經(jīng)意還是會經(jīng)常弄混掉,分辨不出來,就像是婆婆丁,婆婆丁,學(xué)名稱蒲公英,又名黃花苗、黃花地丁、黃花郎、木山藥、漿薄薄、補補丁、奶汁或苦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葶1至數(shù)個,與葉等長或稍長,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那么,苦碟子和婆婆丁一樣不?
婆婆丁分布在廣泛,華北、華中、華東、東北等區(qū)的許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長;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單位或個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主乳癰,肺癰,腸癰,痄腮,疔毒瘡腫,目赤腫痛,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腫痛,胃火,腸炎,痢疾,肝炎,膽嚇炎,尿路感染,蛇蟲咬傷。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蒲公英是一味珍貴的中草藥,性味甘、苦、寒,清熱解毒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消癰散結(jié)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苦碟子分布于中國北部、東部、南部及西南部,福建省為盛產(chǎn)地,原蘇聯(lián)、朝鮮、日本、越南也有。功效與作用為清熱解毒,涼血,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用于腸癰,肺癰高熱,咳吐膿血,熱毒瘡疔,瘡癤痛腫,胸腹疼痛,闌尾炎,腸炎、痢疾,產(chǎn)后腹痛,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