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中藥材被人們所發(fā)現(xiàn),但是除了藥學學者或者藥學研究者,平常人對這些的認識少之又少,下面簡介胡頹子葉用量怎樣及有哪些功效?胡頹子,別名:蒲頹子、半含春、盧都子、雀兒酥、甜棒子、牛奶子根、石滾子、四棗、半春子、柿模、三月棗、羊奶子,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常綠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刺頂生或腋生,長20-40毫米。
有時較短,深褐色;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黑色,具光澤。葉革質(zhì),橢圓形或闊橢圓形,稀矩圓形,長5-10厘米,寬1.8-5厘米,兩端鈍形或基部圓形,邊緣微反卷或皺波狀,上面幼時具銀白色和少數(shù)褐色鱗片,成熟后脫落,具光澤,干燥后褐綠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銀白色和少數(shù)褐色鱗片,果核內(nèi)面具白色絲狀棉毛;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
果熟時味甜可食。根、葉、果實均供藥用,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胡頹子主要化學成分有揮發(fā)油、萜類、生物堿、黃酮等;藥理活性主要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脂質(zhì)氧化、抗炎鎮(zhèn)痛、免疫等。
功能主治及用量
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氣喘、咳血、癰疽、外傷出血。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胡頹子葉,培燥研細末,每服1.5~3克,糖水調(diào)服,一日2次。
[腹瀉、不思飲食]胡頹子果15克,水煎服,一日2次。
[支氣管哮喘]胡頹子葉12克,蘇子9克,白果7粒,水煎,一日分2次溫服。
[無名腫毒、未破潰者]胡頹子根90~150克,煎濃汁,涂洗患部,一日3~5次。
根:祛風利濕,行瘀止血。用于傳染性肝炎,小兒疳積,風濕關(guān)節(jié)痛,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白帶,跌打損傷。
葉:止咳平喘。用于支氣管炎,咳嗽,哮喘。
果:消食止痢。用于腸炎,痢疾,食欲不振。用法用量:根1~2兩,葉、果3~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