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植物進行區(qū)分辨別的時候,人們把差不多的一類特點的植物劃分到一個科目下,各科各屬之間各有區(qū)別,今天的主角就是茜草科的植物,茜草科是雙子葉植物綱,龍膽目的一個科,多為木本,少數(shù)為草本,葉對生,很少3枚輪生,通常全緣,具托葉,早期的分類系統(tǒng)(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茜草科分類在茜草目內(nèi),瀕危種,茜草科植物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草本、灌木或喬木,枝多帶刺,有時攀援狀;葉對生或輪生,單葉,常全葉緣;托葉各式,在葉柄間或在葉柄內(nèi),有時與普通葉一樣,宿存或脫落;花兩性或稀單性,輻射對稱,有時稍左右對稱,各式的排列;萼管與子房合生,萼檐截平形、齒裂或分裂,有時有些裂片擴大而成花瓣狀;花冠合瓣,稀更多;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shù),互生,很少2枚;子房下位,1至多室,但通常2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顆;果為蒴果、漿果或核果;種子各式,很少具翅,多數(shù)有胚乳。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呈小片狀剝落;小枝有皮孔和托葉環(huán)。葉對生,厚紙質(zhì),寬橢圓形至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中脈、側(cè)脈和脈腋內(nèi)有淡黃色或近無毛,或有時全有毛;葉柄長,初時約色;托葉大,三角狀卵形,早落。聚傘花序排成頂生、花萼近陀螺形,花冠漏斗狀,長約2厘米,被柔毛;子房下位,2室。蒴果近紡錘形,長3-5厘米,具縱棱,成熟時紅色,室間開裂為2果瓣;種子多數(shù),小而有闊翅。
茜草科繡茜為中國特有種,分布區(qū)較狹窄,植株數(shù)量很少,在植物分類上的位置至今尚有爭議,對進一步研究茜草科的系統(tǒng)發(fā)育有著一定的作用。其花雖小,而顏色鮮艷,襯以白色具有明顯脈紋的變態(tài)葉狀體,甚為美觀,是良好的庭園賞植物,產(chǎn)地醫(yī)生常采其根用藥用,稱“野黃岑”。應(yīng)保護母樹,嚴禁砍伐,限量挖掘樹根,并采種繁殖,撫育萌生幼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