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葉,相信很多人,都并不熟悉,因?yàn)閱螁问撬拿志褪且淮箅y關(guān),芫花葉中的第一個(gè)字與元同音,芫花,別名藥魚草、老鼠花、鬧魚花、頭痛花、悶頭花、頭痛皮、石棉皮、泡米花、泥秋樹、黃大戟、蜀桑、魚毒,瑞香科、瑞香屬落葉灌木,高0.3-1米,多分枝,樹皮褐色,無毛;小枝圓柱形,細(xì)瘦,干燥后多具皺紋,幼枝黃綠色或紫褐色,密被淡黃色絲狀柔毛,老枝紫褐色或紫紅色,無毛,葉對生,稀互生,紙質(zhì),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具體的說,芫花葉都有什么特殊的呢?
芫花葉對生,稀互生,紙質(zh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3-4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圓形,邊緣全緣,上面綠色,干燥后黑褐色,下面淡綠色,干燥后黃褐色,幼時(shí)密被絹狀黃色柔毛,老時(shí)則僅葉脈基部散生絹狀黃色柔毛,側(cè)脈5-7對,在下面較上面顯著;葉柄短或幾無,長約2毫米,具灰色柔毛。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以花蕾和根毒性較大。含刺激皮膚、粘膜起徊的油狀物,內(nèi)服中毒后引起劇烈的腹痛和水瀉。大鼠腹腔注射花蕾的煎劑LD50為9.25g/kg,死亡前有驚厥現(xiàn)象,多死于呼吸衰竭;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470g/kg,出現(xiàn)活動減少、伏地、肌松、后肢無力,最后衰竭死亡,死前未見驚厥。
莖皮纖維柔韌,為高級文化用紙的原料,也可作人造棉原料;花蕾為瀉下利尿藥;枝皮能活血、解毒,可治乳腺炎等;全株亦可作土農(nóng)藥。
治太陽中風(fēng),下利嘔逆,表解,其人縶縶汗出,發(fā)作有時(shí),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nèi)藥末,強(qiáng)人飄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棗十四枚,煎令汁盡,一日食之,三日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