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根的作用對于如何正確使用苧麻根的藥用價(jià)值具有一定的意義,苧麻根一種多年生的被子植物,別名苧根、苧麻頭、纻、川綿蔥、銀苧、天名精、園麻、線麻、山麻等,多年生草本,苧根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根,具有清熱、止血、解毒、散瘀,對丹毒,癰腫,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功效。野生于山坡、山溝、路旁等處。野生于山坡、山溝、路旁等處。
苧麻根的形態(tài)特征:苧麻根是多年生草本,高達(dá)2米。莖直立,分枝,有柔毛。單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圓形,長7~15厘米,寬6~14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基部渾圓或闊楔形,上面綠色,粗糙,下面除葉脈外全部密被白色綿毛;托葉錐尖形,脫落;葉柄有柔毛?;▎涡?,雌雄同株,花小成束,為腋生的圓錐花序;雄花黃白色,花被4片,雄蕊4;雌花淡綠色,花被4片,緊抱子房,花柱1。瘦果細(xì)小,橢圓形,集合成小球狀,上有毛,花柱突出?;ㄆ?~6月。果熟期9~10月。
化學(xué)成份:根含綠原酸,在稀酸中加熱可生成咖啡酸及奎寧酸。
理化鑒別:該品水煎液加三氯化鐵試液,顯墨綠色。取水煎液滴在濾紙上,于紫外光燈下顯藍(lán)色熒光。
苧麻根的藥理作用:
1. 止血作用 野苧麻的提取物浸泡大鼠和小鼠尾端的人工創(chuàng)面,可使出血量減少,出血時(shí)間縮短.給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亦有同樣效果.給家兔肌肉注射后,凝血時(shí)間縮短,但血小板計(jì)數(shù)無明顯變化.提取物浸泡大鼠的肝、腎傷口,未見明顯止血作用.
2. 對出、凝血時(shí)間的影響 人工合成的"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鹽)"給家兔靜脈注射、給小鼠腹腔注射,其凝血時(shí)間及出血時(shí)間均顯著縮短."血凝酸胺"在試管內(nèi)無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
3. 其他作用 苧麻根所含的有機(jī)酸鹽和生物堿在體外對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炭疽桿菌對有機(jī)酸鹽高度敏感;沙門菌對生物堿高度敏感。
苧麻根的臨床應(yīng)用:1.苧根散(《圣濟(jì)總錄》)治吐血不止:苧麻根、人參、白堊、蛤粉各10g。上4味,搗羅為散,每服2g,糯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方中苧麻根止血,為君藥。
2.(《福建中草藥》)治習(xí)慣性流產(chǎn):苧麻干根30g,蓮子、懷山藥各15g。水煎服。方中苧麻根安胎,為君藥。
3.(《梅師集驗(yàn)方〉)治妊娠胎動(dòng),忽下黃汁如膠,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苧根(去黑皮,切)15g,銀1塊,水9升,煮4升。每服以水1升,入酒0.5升,煎至1升分作2服(一方不用銀)。方中苧麻根安胎,清熱,為君藥。
苧麻根的繁殖技術(shù):苧麻根喜溫暖濕潤氣候,發(fā)芽適宜氣溫22-25℃,生長最適溫度為23-30℃,氣溫在8℃以下幼苗停止生長,0℃以下苗易凍死。年降水量800-1000mm,相對濕度80%左右最為適宜。怕風(fēng),忌漬水。對土壤適應(yīng)性強(qiáng),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土壤pH5.5-6.5的砂質(zhì)壤土或粘壤土栽培為宜。苧麻品種繁多,有白葉苧麻和綠葉苧麻等。分深根型、中根型、淺根型三類。用種子、分根、扦插、壓條、分株繁殖,亦可用組織培養(yǎng)方法培育試管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