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大多數(shù)人家的飯菜中少不了肉菜,可是現(xiàn)在也有許多人開始注重飲食和身材,提倡吃素,所以菌類就成了吃素的人群中特別受歡迎的食物,蘑菇,香菇,木耳等都是很受歡迎的食材,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菌類就是蘑菇了,素炒,肉炒還是涮鍋都是很好的食材,一般我們平時吃的就是超市里買的,但是蘑菇也是分等級的,野生豬苓蘑菇可以說是頂級的蘑菇了,是非常珍貴的,大多數(shù)人也還不認(rèn)識這種蘑菇,所以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野生豬苓蘑菇圖片,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種珍貴的菌類。
野生豬苓呈不規(guī)則塊狀,藥農(nóng)們常根據(jù)其形狀和大小分為“豬屎苓”和“雞屎苓”。豬屎苓的特點是塊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勻,有橢圓形的像土豆,或長形的略扁而彎曲,或分枝樣像生姜。它們集聚在一起生長,稱之為一“窩”或一“坑”。每窩少者幾千克,多者可達(dá)40kg以上。雞屎苓塊小,分布均勻,大小基本相等,每窩少者0.25kg以下,最多也不超過5kg。
其共同特點是外表面呈黑褐色,似煤塊樣,但無煤樣光澤。表面粗糙,有瘤狀突起,凹凸不平,整體有皺縮,體堅而實,斷面呈白色或黃白色。野生豬苓生于茂密的森林地下,除了產(chǎn)生子實體的短暫時間之外,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地上部分作為標(biāo)志,因而給野外采挖帶來了一定困難。
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層5厘米處溫度達(dá)到8-9℃時,菌核開始生長,菌核體上萌發(fā)出許多白色毛點,隨著氣溫的升高,毛點不斷長大變厚,形成肥嫩有光澤的白色菌核,逐漸向地表生長。8、9月地溫達(dá)12-20℃時,菌核生長進(jìn)入旺盛期,體積、重量迅速增加。菌核色澤從基部到中間由白變黃。此時如遇連陰雨天,空氣濕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長出子實體,開放散出孢子。隨著地溫下降,子實體很快枯爛。10月以后,當(dāng)?shù)販亟抵?-9℃時,豬苓停止生長,進(jìn)入冬眠。翌年春又萌發(fā)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