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代就聞名于民間的貴重中藥材貝母,其治療效果也是有很好的口碑,但價格昂貴,作為一種稀世珍寶,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種大而苦者僅能解毒;凡肺經(jīng)藥皆當(dāng)去心,不獨貝母也;以前的歷代文獻,并未明確分立川貝、浙貝、土貝專條,至明《本草正》始于貝母條后,別立上貝母一條,所指即系本品,讓我們一起了解浙貝母與川貝母的圖片。
功用主治:清熱化痰,散結(jié)解毒。治風(fēng)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疬,瘡瘍腫毒。
川貝母(Fritillaria praewalskii maxim ex Batal),百合科植物,川貝母生長在溫帶高山、高原地帶的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中,土壤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川貝母既是專有名詞,也是貝母家族分類(按產(chǎn)地分為四大類: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伊貝母,按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中的種類名稱,均有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jīng):川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jīng)。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歸肺經(jīng),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jié)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jié)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為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
使用方法:內(nèi)服:3-10g,研細(xì)粉沖服,每次1-1.5g反烏頭。寒濕咳嗽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