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家見過像圓形或橢圓的片嗎,它的外皮顏色有的是淺棕黃的,也有的外面是棕褐色,帶有光澤,大家知道是什么東西嗎,大家聽說過炙黃芪嗎,也許有人從老人家那里又聽到說炙黃芪,炙黃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藥,中藥藥材從古至今的發(fā)展,一直到現(xiàn)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按照中醫(yī)給的中藥配方進行服用,但對于其中的中藥并不了解,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不知道炙黃芪是什么意思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炙黃芪,本品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片,直徑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淺棕黃或棕褐色,略有光澤,可見縱皺紋或縱溝。切面皮部淺黃色,木質(zhì)部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氣,味甜,略帶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炙黃芪是傳統(tǒng)黃芪炮制而成的,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炙黃芪,長于補氣生血,適于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秘,醫(y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溫。歸肺、脾經(jīng)。功能主治:益氣補中。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一般與黨參等合并使用,炙黃芪主要用于補氣之用。炙黃芪重在補氣升陽,在黃芪的諸炮制品中應(yīng)用最多,由于飲片的臨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視。如傳統(tǒng)方法的改進、炮制溫度、炮制時間、輔料用量、成品質(zhì)量分析等研究報道較多。簡單來說,炙黃芪主要以蜜炙為主,就是把生黃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黃芪重在補衛(wèi)氣,兼以排膿止痛。炙黃芪主要以補中氣為主,即脾胃之氣,如遇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可與黨參等合并使用。其中,炙黃芪多服易引起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