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是東南亞與廣東料理常用的香料植物。良姜與姜在味道及功用上相似。良姜根莖圓柱形,有節(jié),節(jié)處有環(huán)形膜質(zhì)鱗片,節(jié)上生根。良姜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云南、廣東和廣西等地。
1、形態(tài)特征
葉二列,長披針狀,無柄,葉鞘開放抱莖。圓錐形總狀花序,頂生,花軸標(biāo)紅色,花冠漏斗狀,白色或淺紅色。蒴果不開裂,球形,成熟時橘紅色。種子具有干燥的假種皮?;ㄆ?~10月。
2、分布情況
原產(chǎn)于亞洲熱帶地區(qū)。我國云南、廣東、廣西及臺灣等地區(qū)均有栽種。適宜地區(qū):我國華南及東南地區(qū)。
3、生長習(xí)性
喜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其性喜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喜明亮的光照。但也耐半陰。生長適溫為15-30℃,越冬溫度為5℃左右。在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長較好。
4、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本品辛散溫通,能散寒止痛,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藥,每與炮姜相須為用。
性味歸經(jīng):辛,熱。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收采加工:夏末秋初挖取生長4~6年的根莖,除去莖、葉、須根和鱗片,洗凈,然后切成小段,曬干。碾磨成粉末者稱為“良姜粉”。
使用部分: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莖。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臨床研究:高良姜、制香附、元胡各30g ,姜半夏10g,共研末,每次3g,飯前溫開水送服。治療胃痛175例,其中虛寒型75例,肝氣犯胃100例,治愈135例,顯效27例,有效13例(四川中醫(yī),1983,6:12);良姜、黃芩、黃柏、乾姜各9g,附子8g,日一劑,早晚分服,6劑為1療程,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數(shù)百例,全部治愈(臨床醫(yī)學(xué),1990,4:188);良姜、制川烏、制草烏各3g,北細(xì)辛2g,治蟲牙、風(fēng)火牙痛83例,全部有效(四川中醫(yī),1992,7:50)。另有用高良姜治療心絞痛等。
觀賞價值
觀葉類植物,色彩鮮艷奪目,格外雅觀,觀賞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