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異葉假繁縷,以塊根入藥。太子參又稱為孩兒參、童參,是人參的一種。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1、別名
童參、四葉參、四葉菜、米參。
2、藥用部位
為石竹科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
3、成份
根含果糖、淀粉、皂甙。
4、功能主治
補(bǔ)肺,健牌。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弱、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①《本草從新》:"大補(bǔ)元氣。"
②《本草再新》:"治氣虛肺燥,補(bǔ)脾土,消水腫,化痰止渴。"
③《飲片新參》:"補(bǔ)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
④《江蘇植藥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經(jīng)衰弱。"
⑤《中藥志》:"治肺虛咳嗽,脾虛泄瀉。"
⑥《陜西中草藥》:"補(bǔ)氣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體虛,肺虛咳嗽,脾虛腹瀉,小兒虛汗,心悸,口干,不思飲食。"
清中消痞湯(名醫(yī)李壽山之方)主治淺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病,癥見胃脘痞塞,灼熱似痛,似饑不欲食,口干不欲飲,五心煩熱,納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紅少津或光剝龜裂,脈細(xì)或數(shù)等。
5、太子參用量
太子參15克,麥門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梔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參15克,甘草6克。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20分鐘,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鐘,二煎沸后文火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早晚分服,飯前或飯后兩小時溫服。
視病情連服3劑或6劑停藥一天。俟病情穩(wěn)定或治愈后停藥,服藥過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藥物。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需堅持治療3個月為一療程。方中太子參、甘草補(bǔ)中益氣,以助脾胃之氣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