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根據(jù)加工方法大體分為紅參和白參(生曬參)。最初把生參加工成紅參是出于長期保存的目的。那么生曬參如何來鑒別呢?
1、生硒生特征
生曬參習(xí)稱"姜生曬",為鮮人參"下須"的主根經(jīng)干燥后的產(chǎn)品,整體呈圓柱形,長3~17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或淺黃色,肩部有細(xì)密的環(huán)狀橫紋,體部有明顯的縱皺。下端有2~3個支根。蘆頭長1~3cm,直徑0.3~1.0cm,地上莖痕明顯。質(zhì)較硬,斷面黃白色,形成層環(huán)棕黃色,皮部樹脂道散在呈黃棕色,有放射狀裂隙,氣微香而特異,味先微苦而后甘。
2、全須生曬參的鑒別
將帶須的整支鮮人參干燥后制得,體部與生曬參相同,帶有完整的支根及與其相連的須根,須根上偶爾可見細(xì)小的疣狀突起。商品有"綁尾"生曬參和非"綁尾"生曬參兩種。
3、生曬野山參的鑒別
生曬山參多制成單支的禮品參,固定在紙板上,以精美的盒子封裝。正常情況下,有"圓蘆"和"圓蘆"、"堆花蘆"兼?zhèn)湔咭欢ㄊ巧絽ⅲ粋纹范嘤枚呀拥确椒ㄖ瞥杉俚奶J頭。芋是山參的不定根,呈梭形,狀似棗核,俗稱"刺核芋",一般1苗山參有芋1~2個,芋與蘆頭合稱為"芋帽"。山參體長2~10cm,直徑1~2cm,根據(jù)其自然形態(tài),區(qū)分有文形、武形兩大類。文形參又稱"順體",呈直根狀;如果體與支根不相稱,狀不雅觀,稱"笨體。武形參又稱"橫體"或"靈體",其體部粗大,支根如人字形岔開,形似跨式武生,為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