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是一種中草藥,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的巴戟天的干燥根。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它又稱為巴戟、巴戟天、戟天、巴戟肉、雞腸風、貓腸筋、兔兒腸等。性味:辛甘,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巴戟含有很多的藥用成分,根中含有根含蒽醌類成分:如甲基異茜草素、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大黃素甲醚、2-羥基羥甲基蒽醌、1-羥基蒽醌、1-羥基-2-甲基蒽醌、1,6-二羥基-2,4-二甲氧基蒽醌、1,6-二羥基-2-甲氧基蒽醌、2-甲基蒽醌;還含環(huán)烯醚萜成分,如水晶蘭甙;又含葡萄糖,甘露糖,β-谷甾醇,棕櫚酸。維生素,十九烷,24-乙基膽甾醇等。
根皮中含還原糖、甙、強心甙、黃酮、甾體三萜、氨基酸、有機酸;亦含鉀、鈣、鎂等23種金屬元素,其中15種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根皮中鉛含量較木心中為低,鐵、錳、鋅等16種微量元素含量較木心為高.
巴戟天的根扁圓柱形式圓柱形,略彎曲,長度不等,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或灰黃棕色,有的微帶紫色,具縱皺及深陷的橫紋,有的呈縊縮狀或皮部橫向斷離而露出木部,形如雞腸。質(zhì)堅韌,折斷面不平,皮部厚5-7mm,淡紫色,木部直徑2-4mm。氣微,味苦,略澀。
用巴戟天配以淫羊藿、仙茅、枸杞子等藥,治腎陽虛之陽痿、不孕,如《景岳全書》贊育丸。配高良姜、肉桂、吳茱萸等藥,治下元虛冷、少腹冷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如《局方》巴戟丸。配人參、肉蓯蓉、覆盆子、菟絲子等藥,治遺精,如《醫(yī)學發(fā)明》:巴戟丸。《本草求真》:巴戟天,據(jù)書稱為補腎要劑,能治五勞七傷,強陰益精,以其體潤故耳?!侗窘?jīng)》:主大風邪氣、陽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
巴戟是否有毒
巴戟沒有毒性,本品溫腎助陽,性質(zhì)柔潤,不如仙靈脾之燥散,但只適于陽虛有寒之證,如陰虛火旺,或濕熱內(nèi)盛者均當忌服。陰虛火旺者不宜單用。《本草經(jīng)疏》:“凡病相火熾盛、便赤、口苦、目赤腫痛、煩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陰虛水泛,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