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蒲黃,別名又叫:香蒲、水蠟燭、蒲草,為香蒲科植物水濁香蒲、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花序,曬干后碾軋,篩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曬干,成為帶有雄花的花粉,即為草蒲黃。本品為黃色粉末。體輕,放水中則飄浮水面。手捻有滑膩感,易附著手指上。氣微,味淡。
一、蒲黃的作用
1、治婦人月候過多,血傷漏下不止
蒲黃三兩(微炒),龍骨二兩半,艾葉一兩。以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飲下,艾湯下亦得,日再。
2、治產(chǎn)后惡露不快,血上搶心,煩悶滿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語,氣喘欲絕
干荷葉(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地黃、甘草(炙)各三分,蒲黃(生)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3、治膀胱熱,小便血不止
蒲黃(微炒)二兩,郁金(銼)三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粟米飲調(diào)下,空心晚食前服。
4、治小兒重舌,口中生瘡,涎出
蒲黃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白魚一錢。上藥,都研令勻。用少許酒凋,敷重舌、口中瘡上,日三用之。
除此以外,蒲黃還有止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治療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等。那么,是藥三分毒,蒲黃的“毒”又在哪兒呢?
二、蒲黃的副作用
臨床試驗(yàn)數(shù)據(jù)表明:蒲黃毒性較低,小鼠ip LD50 為35.57g/kg。此外,蒲黃可引起豚鼠過敏,試管試驗(yàn)有溶血作用,使小白鼠紅細(xì)胞及白細(xì)胞總數(shù)減少。因此,本品雖無明顯副作用(在動(dòng)物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副作用因其反應(yīng)過小認(rèn)為不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副作用),但有收縮子宮的作用,故孕婦不宜服用。此外,服用生蒲黃常致胃部不適,食欲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