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灶心土,又名伏龍肝,為燒木柴或雜草的土灶內(nèi)底部中心的焦黃土塊。灶心土味辛、微溫、無毒,有溫中燥濕,止嘔止血的作用。那么,灶心土的功效與作用具體有哪些呢?
01治出血證

灶心土性溫,能溫暖中焦,收攝脾氣而止血,為溫經(jīng)止血之要藥。對脾氣虛寒,不能統(tǒng)血之出血病證,皆可應(yīng)用,尤其對吐血、便血的療效更佳。如《廣利方》治吐血、衄血,單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若便血屬下焦寒損者,可與干姜、阿膠、黃芩等同用,如伏龍肝湯(《外臺秘要》);凡脾氣虛寒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以之與附子、白術(shù)、地黃等同用,如黃土湯(《金匱要略》)。
02治胃寒嘔吐

灶心土性溫質(zhì)重,長于溫中和胃而降逆止嘔。主治脾胃虛寒,胃氣不降所致的嘔吐,與干姜、半夏、白術(shù)等同用;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嘔吐。如《百一選方》治反胃嘔吐,用本品研細,米飲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嘔吐,以本品搗細,調(diào)水服。
03治脾虛久瀉

灶心土既能溫脾暖胃,又能澀腸止瀉,主治脾虛久瀉,常配伍附子、干姜、白術(shù)等。若治胎前下痢,產(chǎn)后不止者,可以山楂、黑糖為丸,用本品煎湯代水送服,如伏龍肝湯丸(《張氏醫(y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