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磁石
別名:煅磁石、玄石、伏石母、玄武石、喇叭磁石、磁君、靈磁石、活磁石、雄磁石、攝石、處石、延年沙、續(xù)未石、拾針、綠秋、帝流漿、席流漿、瓷石、熁鐵石、元武石、吸鐵石、吸針石、慈石、鐵石、戲鐵石
性味:辛咸、平、無毒
歸經(jīng):腎經(jīng)、肝經(jīng)、肺經(jīng)
功效: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主治:眩暈、目花、耳聾、耳鳴、驚悸、失眠、腎虛喘逆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打碎先煎;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
磁石的食用方法
磁石湯
組成;磁石(燒赤,醋淬7遍)3兩、防風(fēng)(去叉)3兩、五味子2兩、甘草(炙,銼)1兩、玄參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牡丹(去心)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用法:每用5錢匕,以水2盞,入黑豆35粒,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服。
功效:主治中風(fēng)偏枯,骨痠無力。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九。
磁石散
組成:磁石3兩、滑石3兩、鐵精3兩。
用法:上為末。粉腸上,后用磁石末,飲服方寸匕,日5次,夜2次。
功效:主治金瘡腸出。
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圣惠》卷六十八。
補(bǔ)腎磁石丸
組成:磁石(燒通赤用,醋淬七次)、肉蓯蓉(酒浸,切,焙)、菟絲子(酒浸一宿,慢火焙干)、甘菊花、石決明各30克。
用法:上五味,搗羅為末,用雄雀15個(gè)(去毛、嘴,足,留腸肚),以青鹽60克,水2升,同煮至雄雀爛、水欲盡為度,取出先搗如膏,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送下。
主治:腎精氣虛,眼目昏暗,遠(yuǎn)視不明,時(shí)見黑花,漸成內(nèi)障?,F(xiàn)用于假性近視,或屈光不正。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磁石粥
材料:首烏20g、帶骨雞肉500g、枸杞子100g、蔥10g、生姜5g、醬油10g、花椒水20g、紹酒25g、白糖5g、味精3g、精鹽5g、香油5g。
制法:
、把首烏洗凈,放于 碗內(nèi),加入紹酒15g及白糖,上屜用足氣蒸1小時(shí),取出備用。
2、雞肉剁為8分大小的塊,放入沸水鍋中燙透,撈出瀝去水。燙肉的原湯撇去浮沫,用器皿盛裝待用。蔥、姜洗凈,切成段塊。
3、潔凈砂鍋置火上,加入25g豬油燒熱,加入蔥、姜、雞塊,翻炒幾次后加入醬油、紹酒、花椒水上色,再把原雞湯倒入,將何首烏、枸杞子放入,旺火燒開后,轉(zhuǎn)入慢火,將雞塊燉熟爛,揀去何首烏、姜、蔥,加入味精,移在旺火收汁,用淀粉攏芡,淋入香油出鍋即成。
功效:本膳補(bǔ)肝腎,長(zhǎng)于補(bǔ)陰補(bǔ)血。
禁忌:凡陽虛癥較明顯,或有大便溏泄、濕痰較重的患者宜慎用。
磁石浸酒
配方:磁石30克、熟地黃9克、山萸肉、熟附片、蒼耳于各6克、肉桂、羌活、木通、防風(fēng)、山紅、菖蒲、遠(yuǎn)志、蔓荊子、川芎、細(xì)辛、白茯苓、趕姜、甘菊花各3克,米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18味(磁石搗碎,用清水淘去赤汁),研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5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滋補(bǔ)肝腎、祛風(fēng)通竅。
主治:肝腎不足,風(fēng)熱空閉之耳鳴、耳聾。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來源:《藥酒匯編》
藥材基源:磁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