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導致的腎損害已經成為慢性腎病的一大原因。即便是中藥,也一定要對癥,更要合理。目前有明確腎毒性的中藥主要有關木通、青木香等,腎毒性主要來源于其所含的馬兜鈴酸。長期小量服用這類藥物會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如果一次大量使用則會引起急性間質性腎炎或急性腎小管壞死。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疾病的 危害性,如果不加以控制,這類藥物導致的間質性腎炎可進展到尿毒癥。此外,近來有不少葛根素、雙黃連等靜脈注射用中藥引起急性腎衰竭的報道,可能是因為這 些中藥靜脈制劑中的藥物或非藥物成分破壞紅細胞,血紅蛋白從紅細胞釋放入血,循環(huán)進入腎臟,阻塞腎小管,繼而引起腎損害。
值得提醒的是,藥物引起的腎損害,早期不能得到病人及醫(yī)生的及時注意,常導致腎損害持續(xù)進展。一部分病人腎臟病變及腎功能無法恢復,而變成慢性腎功能衰竭。所以,避免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害,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濫吃藥,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是如此。有腎臟疾患的老年人則更應慎重。
此外,一定按傳統(tǒng)方法炮制中藥。這樣除了能使藥物作用最大化外,也可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在服用藥物的過程中,一旦有特別的或不太正常的反應出現(xiàn)時,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