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的果實是一種聚合果,有紅色,金色和黑色,在歐美作為水果,在中國大量分布但少為人知,僅在東北地區(qū)有少量栽培,市場上比較少見。覆盆子植物可入藥,有多種藥物價值,其果實有補腎壯陽的作用。覆盆子油屬于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前列腺分泌苛爾蒙。
形態(tài)特征
覆盆子系灌木,高1-2米;枝褐色或紅褐色,幼時被絨毛狀短柔毛,疏生皮刺。小葉3-7枚,花枝上有時具3小葉,不孕枝上常5-7小葉,長卵形或橢圓形,頂生小葉常卵形,有時淺裂,長3-8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基部近心形,上面無毛或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或重鋸齒;葉柄長3-6厘米,頂生小葉柄長約1厘米,均被絨毛狀短柔毛和稀疏小刺;托葉線形,具短柔毛。
果實近球形,多汁液,直徑1-1.4厘米,紅色或橙黃色,密被短絨毛;核具明顯洼孔。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華北復盆子(變種):
該變種枝、葉柄、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外面具稀疏針刺或幾無刺,枝和葉柄均無腺毛,僅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外面具腺毛。
產(chǎn)中國內(nèi)蒙古(大青山、涼城)、河北西部、山西東部至西部。生山谷陰處、山坡林間或密林下、白樺林緣或草甸中,海拔1250-2500米。
此變種為覆盆子(R. idaeus L.)和庫頁懸鉤子(R. sachalinensis Levl.)之間的過渡類型,和復盆子區(qū)別在于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外面具腺毛;和庫頁懸鉤子區(qū)別在于枝、葉柄、總花梗、花梗和花萼上具稀疏針刺或近無刺,枝和葉柄上無腺毛,僅在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外面具腺毛。
無毛復盆子(變種):
該變種枝、葉柄和花梗具極稀疏小刺,均無毛,也無腺毛。
產(chǎn)中國黑龍江南部。生路邊雜木林下,在齊齊哈爾試驗場有栽培。
生境習性
覆盆子生山地雜木林邊、灌叢或荒野,海拔500-2000米。在山坡、路邊陽處或陰處灌木叢中常見。通常生于山區(qū)、半山區(qū)的溪旁、山坡灌叢、林邊及亂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燒山后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長茂盛,性喜溫暖濕潤,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應性強,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至中性砂壤土及紅壤、紫色土等較好。
覆盆子是小灌木,結(jié)果早,易進入盛果期,一般栽后兩年見果,3年豐產(chǎn),4至5年時產(chǎn)量最高,盛果期可長達15年左右。覆盆子根系淺,不耐旱,水分不足會抑制生長和結(jié)果,花期4-5月份,結(jié)果期為6-7月,土壤水分蒸發(fā)量過大,水分不足,則會影響期產(chǎn)量。
覆盆子為喜光樹種,沒有2年半以上的莖,地上部分由1年生枝和2年生枝組成?;ㄑ吭谛律胰~腋中形成,下面的后備芽發(fā)枝較弱,在主芽死后,后備芽可代替主芽結(jié)果,但后備芽的產(chǎn)量少。覆盆子的根系發(fā)達,由根狀莖和側(cè)生根組成,根狀莖上長出的側(cè)生不定根有多數(shù),不定根的遠端易萌生新的基生枝。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國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福建、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湖南(炎陵縣山區(qū)最多)、湖北、廣西、廣東、陜西、貴州、四川、重慶、甘肅;新疆等地區(qū)。日本、西伯利亞、中亞、北美、歐洲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