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解角質、殺疥蟲、殺菌、殺真菌的作用:局部外用,在體溫狀態(tài)下,硫與皮膚接觸,產生硫化氫;或與微生物或上皮細胞作用,氧化成五硫黃酸(pentathionic acid),從而有溶解角質、軟化皮膚、殺滅疥蟲等皮膚寄生蟲及滅菌、殺真菌等作用。
2、緩瀉作用:內服后一部分在腸內可形成硫化氫,刺激腸壁增加蠕動,而起緩瀉作用。硫化氫在體內產生極慢,故致瀉作用不強,且與用量大小無關。若腸內容物中脂肪性物質較多時,易產生大量的硫化氫。
3、消炎、鎮(zhèn)咳、祛痰作用:適當劑量對動物實驗性炎癥有治療作用,能使各級支氣管慢性炎癥細胞浸潤減輕,并使支氣管粘膜杯狀細胞數(shù)有不同程度減少,還能促進支氣管分泌增加。
4、其他作用:對氯丙嗪及硫噴妥鈉的中樞抑制作用,有明顯增強作用。
5、毒性:未經(jīng)炮制的天然硫黃含砷量較多,不宜內服,內服需用炮制過的硫黃,且不宜過量或久服,以免引起砷中毒。升華硫西黃耆膠混懸液給小鼠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0.266g/kg,中毒表現(xiàn)為拒食、肝腫大。服用過量硫黃,在腸內生成大量硫化氫及硫化物,被吸收入血液后,能使血紅蛋白轉變?yōu)榱蚧t蛋白,引起組織缺氧,中樞神經(jīng)對缺氧最敏感,可致中樞麻痹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