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木鱉子
【出處】《開寶本草》
【別名】木蟹(《開寶本草》),土木鱉(《醫(yī)宗金鑒》),殼木鱉(《藥材資料匯編》),漏苓子(《中藥志》),地桐子、藤桐子(《中藥材手冊》),鴨屎瓜子(《藥材學(xué)》),木鱉瓜(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木鱉子的成熟種子 。9—11月果實成熟時采摘,剖開果實,曬至半干,剝?nèi)》N子;或裝入盆缽內(nèi),待果皮近于腐敗時將果皮弄爛,用清水淘洗,除去瓤肉及外膜,取出種子,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tài)】木鱉子,又名:木鱉藤。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具膨大的塊狀根。莖有縱棱;卷須粗壯,與葉對生,單一,不分枝。葉互生,圓形至闊卵形,長7—14厘米,通常3淺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長卵形,全緣或具微齒,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狀網(wǎng)脈;葉柄長5—10厘米,具縱棱,在中部或近葉片處具2—5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葉腋,花梗細(xì)長,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黃綠色;雄花:萼片5,革質(zhì),粗糙,卵狀披針形,基部連合,花瓣5,淺黃色,基部連合,雄蕊5,愈合成3體;雌花:萼片線狀披針形,花冠與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橢圓形,成熟后紅色,肉質(zhì),外被軟質(zhì)刺災(zāi),種子略呈扁圓形或近橢圓形,邊緣四周具不規(guī)則的突起,呈龜板狀,灰棕色?;ㄆ?—8月。果期9—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