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別名楝實(《本經》),練實(《本草經集注》),金鈴子。仁棗(侯寧極《藥譜》),苦楝子(《本草圖經))。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實。喬木,高達10余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灰黃色。2回單數羽狀復葉,互生,總葉柄長5~12厘米,羽片4~5對,各對間距離疏遠;小葉2~5對,卵形成窄卵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常不對稱,全緣或有疏鋸齒。圓錐狀聚傘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狀毛;總花梗長達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徑6~8毫米;萼5~6片,灰綠色;花瓣5~6枚,狹長倒披針形;雄蕊2倍于花瓣數,花絲連合成管狀;子房瓶狀,6~8室,偶或 5室。核果長圓形或近圓形,黃色或栗棕色。種子扁平長橢圓形,黑色,長約1厘米?;ê?~4月。果期9~11月。
川楝子生于疏林中潮濕處。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貴州及甘肅南部等地。主產四川、湖北、貴州、河南等地。干燥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長徑1.5~3厘米,短徑1.5~2.3厘米。表面黃色或黃棕色,微具光譯,具深棕色或黃棕色圓點,微有凹陷或皺縮。一端凹陷,有果柄脫落痕跡,另一端較平,有一棕色點狀蒂痕。果皮革質,與果肉間常有空隙。果肉厚,淺黃色,質松軟。果核球形或卵圓形,兩端平截,土黃色,表面具6~8條縱棱,內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種子6~8枚。種仁乳白色,有油性。氣特異,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黃色,肉黃白色,厚而松軟者為佳。川楝子的臨床應用如下。
①治療急性乳腺炎
將苦楝子連皮和仁,搗碎曬干,炒微黃,研細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錢,紅糖2兩,用黃酒或開水100~200毫升沖服,每日1~2次,連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診時未化膿者34例,服藥2~4次,均在3天內治愈。
②治療頭癬
苦楝子烤黃研成細末,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成50%油膏。先將患者頭發(fā)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凈瘡痂,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約厚2~3毫米),每日1次,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愈。上法共治發(fā)癬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