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藥品簡述
藥名:土茯苓
漢語拼音:TUFULING
英文名: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藥材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原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
別名:禹余糧、白余糧、草禹余糧、刺豬苓、過山龍、硬飯、仙遺糧、冷飯團、山豬糞、山地栗、過岡尤、山牛、冷飯頭、山歸來、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飯團根、硬飯頭薯、土苓、山遺糧、狗朗頭、尖光頭、山硬硬、奇良、白葜、連飯、紅土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肝經;胃經;脾經。
功能: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
主治: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療疔瘡,癰腫,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50克。外用:研末調敷。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
采收和儲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蘆頭及須根,洗凈泥沙,曬干,或趁鮮切成薄片,曬干為土茯苓片。
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換水1次,春、秋每2日換水1次,冬季可3日換水1次,防止發(fā)臭,以泡透為度,撈出切片,及時干燥。
化學成分:根莖含皂甙、鞣質、樹脂等。同屬植物Smilaxpseudo一china的根含生物堿、揮發(fā)油、己糖、鞣質、植物甾醇及亞油酸、油酸等。根莖含菝葜皂甙類(smilaxsaponins),其中一種已知為薯蕷皂甙元(diosgenin)與1分子葡萄糖、2分子鼠李糖組成;皂甙元尚有提果皂甙元。另含落新婦甙、異黃杞甙、琥珀酸、胡蘿卜甙、棕櫚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堿、揮發(fā)油、糖、鞣質、樹脂、甾醇、淀粉等。
茯苓藥品簡述
藥名:茯苓
漢語拼音:fú líng
英文名:Indian Buead,Tuckaho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
別名:茯菟、茯靈、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學分類:隸屬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屬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
功能:利水藥;滲濕利尿藥。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腫。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紅色部分,功能滲利濕熱。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切成小方塊,功能滲濕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寧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濕。
6.云苓皮:是去濕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或入丸散。寧心安神用朱砂拌。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松樹根上。
資源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山西等地。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儲藏: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間到馬尾松林中采取。
炮制:
茯苓:用水浸泡,洗凈,潤后稍蒸,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曬干。
朱茯苓:取茯苓塊以清水噴淋,稍悶潤,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反復翻動,使其外表粘滿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塊100斤,用朱砂粉30兩)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