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jīng)麻痹這種疾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面癱,在最近這些年這種疾病非常的高發(fā),而且是突然的出現(xiàn)毫無預(yù)兆,對于患者來說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痛苦,心靈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及時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石見穿這種藥材就有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的效果,那么究竟中藥石見穿別名都有哪些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中藥石見穿別名
石見穿又名華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20-70cm。根多分枝,直根不明顯,黃褐色。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莖單一或分枝,直立或基部傾斜,四棱形。
產(chǎn)山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生于山坡或平地的林蔭處或草叢中,海拔120-500米。
全草入藥,江蘇一帶用于治肝炎,面神經(jīng)麻痹,乳腺炎,癰癤,痛經(jīng)及骨痛等癥,四川江津用根泡酒內(nèi)服,可調(diào)經(jīng)活血,廣西用于去風(fēng)濕及瘡疥。莖直立或基部傾臥,高20-60厘米,單一或分枝,鈍四棱形,具槽,被短柔毛或長柔毛。
葉全為單葉或下部具3小葉的復(fù)葉,葉柄長0.1-7厘米,疏被長柔毛,葉片卵圓形或卵圓狀橢圓形,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有圓齒或鈍鋸齒,兩面除葉脈被短柔毛外余部近無毛,單葉葉片長1.3-7厘米,寬0.8-4.5厘米,復(fù)葉時頂生小葉片較大,長2.5-7.5厘米,小葉柄長0.5-1.7厘米,側(cè)生小葉較小,長1.5-3.9厘米,寬0.7-2.5厘米,有極短的小葉柄。
輪傘花序6花,在下部的疏離,上部較密集,組成長5-24厘米頂生的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2-8毫米,寬0.8-2.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在邊緣及脈上被短柔毛,比花梗稍長;花梗長1.5-2毫米,與花序軸被短柔毛。
花萼鐘形,長4.5-6毫米,紫色,外面沿脈上被長柔毛,內(nèi)面喉部密被長硬毛環(huán),萼筒長4-4.5毫米,萼檐二唇形,上唇近半圓形,長1.5毫米,寬3毫米,全緣,先端有3個聚合的短尖頭,3脈,兩邊側(cè)脈有狹翅,下唇略長于上唇,長約2毫米,寬3毫米,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先端漸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