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草是大家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植物,尤其對于大部分的愛養(yǎng)花的人士來說,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隨著各類植物的普遍出現(xiàn),它們一些鮮為人知的作用也慢慢浮現(xiàn)出來了,很多朋友可能還不知道,燈籠草在中藥方面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里小編就要帶大家來了解下燈籠草的主要用途。
燈籠草別名鬼燈籠、苦燈籠,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生于山坡、路邊、林下、灌叢中,海拔至3400米。很多民俗流傳下來關(guān)于燈籠草的配方多數(shù)用于治功能性子宮出血、膽囊炎、黃膽型肝炎、感冒頭痛、腹痛、小兒疳積、火眼、跌打損傷、療瘡、皮膚瘡瘍、蛇及狂犬咬傷、爛腳丫、爛頭療及痔瘡等癥。
作為一種植物,它的根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yǎng)元素。其中包括了有機(jī)酸、氨基酸、黃酮苷以及糖類。葉子中含有綠原酸,果實富于胡蘿卜素,含水分89.55%、氮2.01%、脂肪0.28%、糖類3.51%、纖維素0.69%、灰分0.78%、有機(jī)酸0.56%。果殼含氯化鉀、檸檬酸鉀、植物甾醇,又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及飽和脂肪酸。此外尚含0.03%無定形的甙,鞣質(zhì)、還元糖。
根據(jù)中藥史記載,燈籠草多用于來治療清熱,行氣,止痛,消腫。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脹,疝氣,天皰瘡。
事實上,燈籠草目前也被廣泛運用在臨床醫(yī)學(xué)上。多被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取干全草1斤制成500毫升糖漿。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飯后服,10天為一療程,連服三個療程。每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3天,治療60例,顯效39例,好轉(zhuǎn)10例,無效1例。臨床觀察對咳、痰、喘均有較好療效,始效時間隙1例為20天外,其余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適、頭昏、頭疼、失眠等副作用,1~5天后自行消失。曾有1例于2天內(nèi)服藥達(dá)1.5斤(生藥),亦未出現(xiàn)中毒和不良反應(yīng)。但對潰瘍病患者應(yīng)慎用。
如果用于外用,則建議搗敷或煎水洗。
燈籠草的種植也極為簡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適當(dāng)在家中種植幾株,既美觀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