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大家都知道,我們常吃的水稻就屬于這一科的其中一種,但是一般人都會聊起哪一種稻子煮飯比較香,但是今天要說的不是這個(gè)話題,而是說說稻根須,稻根,中藥名,為禾本科稻屬植物糯稻的根狀莖及須根,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具有養(yǎng)陰,止汗,健胃之功效,常用于自汗,盜汗,肝炎,乳糜尿,一年生草本,是稻的一個(gè)變種,形態(tài)大體與稻相似,唯小穗通常帶褐紫色,葉色較淡,稻粒飽滿,米粒較白,稍圓,煮熟后粘性較大,那么,稻根須的作用都有哪一些呢?
稻根須治陰虛發(fā)熱,自汗盜汗,口渴咽干,肝炎,絲蟲病。治血絲蟲,乳糜尿:糯稻根60~120克,水煎服。 肺結(jié)核,神經(jīng)衰弱,貧血,各種慢性虛弱病,常食糙糯米,半搗米,稀飯,其營養(yǎng)最豐富。或加意米仁30克,紅棗8枚,同煮食則更佳。治跌打損傷:糯稻草燒灰淋汁,熱黃酒等量,和在一起洗滌患部,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疲之功。
治遷延性肝炎:糯稻稻草,剪成寸段,每次60~90克,水煎服。治虛汗,盜汗,多汗癥:糯稻根30~60克,紅棗4-6枚,水煎服。糯稻根治痔核腫病:糯稻桔灰淋汁,洗滌患部,一日2-3次。絲蟲病,乳糜尿:糯稻根30g,紅棗10枚,水煎服。治療6例,服藥7~30日,均治愈。
高脂血癥:糯稻根90g,決明子、丹參各27g。水煎濃縮至30ml,每服10ml,1日3次。服藥56日。治療高甘油三酯血癥20例,平均下降0.925mmol/L,治療高膽固醇血癥17例,平均下降0.637mmol/L。之類以養(yǎng)陰清熱,自汗盜汗者,配浮小麥、牡蠣之類以斂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