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了天氣轉(zhuǎn)暖的時候,在家窩了一冬天的人們,終于可以不害怕冷呵呵的天,出現(xiàn)鍛煉鍛煉了,人們在運動時候總會排出大量汗液,排汗過后就會極度缺水,這時候大口大口喝水卻是最錯的一件事,運動后大量的去喝,并不有利于健康,而且也不能有效緩解干渴癥狀,應(yīng)配合著一些花茶或藥材,小口多次補充,其中就有知母,知母是什么和它的功效?
知母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cè)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并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zhì)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知母可以用于溫熱病、高熱煩燥、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癥及肺熱喘咳、痰黃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適用于肺胃有實熱的病癥。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用于陰虛發(fā)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癥。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在臨床上多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癥。
知母配養(yǎng)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于肺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配以黃芩,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配黃柏,則瀉腎火。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于陰虛內(nèi)熱、肺虛燥咳及消渴等癥,須與滋陰藥配伍,始能發(fā)揮它的作用。本品能潤燥滑腸,故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